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爱珍的个人空间 http://www.myoldtime.com/forum/?72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从“冯其庸的读书时光”说起

已有 482 次阅读2017-2-6 15:42 |个人分类:观点|系统分类:观点

(摘自《解放日报》文/  赵畅)


    春节前辞世的冯其庸先生,童年饱受苦难,几度失学,但凭着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的顽强意志,完成了学业。有媒体近日回忆说,抗战期间,冯其庸一度辍学四年,成了家里的全劳力。但所有的辛劳和苦难,都没有消磨掉他的求学之心。下地干活时,他带着书;休息时,别人歇息聊天,他看书;晚上更不顾一天劳累,一根蜡烛一本书读到深夜。这四年里,冯其庸用出的时间读完了 《论语》《孟子》《古文观止》,读完《三国演义》,读完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西厢记》,读完《唐诗三百首》和《古诗源》。因为读得熟,《西厢记》 的很多曲词他都能琅琅背诵,《唐诗三百首》《古诗源》则几乎整本书都印在了脑子里。也是由此打下的基础,使得上学不多的冯其庸,日后成长为一位诗书立身的古典学人



  冯其庸先生已经远去,而他留下的读书身影,仍让我们仰之弥高。读书是今天社会被反复提及的公共话题。之所以反复提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人依然对读书缺乏足够重视。季羡林先生说过:人类脱离了兽界以后,就开始积累智慧,文字发明后,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人类智慧代代相传储存的宝库。后一代人可通过读书,继承前人智慧,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而禽兽没有这种本领,每一代都退回原点,从零开始,一只蠢猪从一万年以前到今天仍然是这样蠢。书籍重要,读书尤甚,可惜不少人并不以为然,终让人扼腕。



  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不愿甚至不屑读书,他们的借口往往有太忙了,无暇顾及读书太苦了,无心投入读书。这里头,太忙了不仅是一些人的口头禅,也是这些人的现实写照——有的人除了工作,空余的时间里就在忙交际、忙应酬、忙玩乐,连睡觉休息的时间都难以保证,又怎有空闲来读书呢?至于觉得去啃经典名著太苦太累、吃力不讨好,转而拥抱新奇乐、大行快餐式阅读之道者,更是大有人在。



  其实,太忙了”“太烦了或者太苦了,不过是一些人不想读书的潜台词。读书的时间总是靠挤出来的,就拿冯其庸来说,一日从早到晚干农活的时候,他不忙?整整四年没学上,他不烦?一根蜡烛一本书读到深夜时,他不苦?但只要有读书之心,这些都不算什么问题。在今天来看,读书固然需要有和乐、静心的环境,但这种环境需要靠自己创造,也就是说,读书首先要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能在喧嚣繁华中静下心来,自然就能披情入境,进而在书海中怡然自得。



  读经典,是要花功夫的,一定会让人觉得太苦了”——就像做任何一件需要老老实实花功夫、没有捷径可走的事一样。然而,经典中蕴含的是思想菁华,其影响潜移默化,自可以沉淀在个人的行为举止中,成为一个人思想中最深沉的基质,因而我们决不能以阅读太苦了来排斥它。



  想起了哲人的话:人最大的对手,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懒惰。别指望撞大运,运气不可能永远在你身上,任何时候都要靠本事吃饭。你必须拼尽全力,才有资格说自己的运气不好。读书,说到底是一个人的本事,读书的多少、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本事的大小、强弱。因为读书既供给人们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技术,更给予文化素养,最终升华为做人做事的力量。如果说,机遇就是一种运气的话,那么,运气总是为有本事的人准备的。不好好读书,在信息的洪流里浪费时间,即便时时撞大运,不也意味着常常与大运失之交臂吗?



  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抓紧读书,从静心开始,从老老实实下功夫开始,从当下开始——今天的很多事,不都要如此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4-26 19:53 , Processed in 0.0192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