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www.myoldtime.com/foru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爱怼媒体的特朗普,为何提名此女主播任驻联合国大使

已有 243 次阅读2018-12-10 10:23 |系统分类:时政

爱怼媒体的特朗普,为何提名这位女主播任驻联合国大使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希瑟·诺尔特。  图/新华社

特朗普在提拔人才上“不走寻常路”的风格,最近再次得到体现。

7日,特朗普提名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希瑟·诺尔特(Heather Nauert)接替妮基·黑莉(Nikki Haley)担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

这可不是突袭提拔。此前,黑莉提出辞任之时,特朗普就公开谈论过由希瑟出任,以回应坊间关于让他女儿伊万卡出任的传闻。

按照美国的任命程序,这项提名还需要参议院投票通过。

女主播希瑟担任的职务备受聚焦

20个月前,希瑟还在福克斯电视台做新闻主播;如今,希瑟可能就要去联合国做美国大使,这看上去有点“火箭速度”,以至于有议员公开质疑她的资历,更有美国网友认为她还不如星巴克的员工。

▲辞职的妮基·黑莉。

这话说得有点狠。

不过,回看下历史,提拔新闻工作者当官儿,算不上是个多大的事儿。

因为,在奥巴马时期,奥巴马就让新闻界来的朋友直接担任了主管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他是《时代》杂志的主编理查德·斯坦格尔(Richard Stengel)。

事实上,希瑟·诺尔特在担任国务院发言人后,也兼任了这一职务。

按照美国国务院的解释,主管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在其中是排名第四的高官。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是排名第几的职位,美国国务院则并未提及,只说是非常重要的职位。

但后者在全世界登上新闻的机会肯定更多,就像希瑟担任的国务院新闻发言人一样,工作性质决定了这个位置容易被媒体聚焦。

特朗普的“前任”奥巴马也爱任用媒体人

理查德·斯坦格尔在2014年到2016年担任副国务卿期间,曾经到访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就“中美人文交流新趋势与媒体角色”话题与新闻学院师生座谈。

▲2016年6月,理查德·斯坦格尔到访中国人民大学。   图/人大新闻网

他写过好几本书,其中一本叫《奉承史》(You're Too Kind: A Brief History ofFlattery,全部翻译过来应该是《你真是太好了:奉承简史》),早在2002年就被中央编译出版社翻译出版。

不仅理查德是媒体人,理查德的前任也是媒体人:塔拉·索南夏恩(Tara Sonenshine),曾在美国广播公司(ABC)和《新闻周刊》做记者。

而与希瑟·诺尔特更有可比性的是,奥巴马时期,在2013年8月2日宣誓就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萨曼莎·鲍尔(Samantha Power),曾经也是一名媒体人,还是一名战地记者。

▲2015年,时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萨曼莎·鲍尔在联合国发言。 图/新华社

她有一本书,叫《地狱的问题》(A Problem from Hell),在2003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非小说类纪实文学奖,讲述了美国如何没能阻止亚美尼亚、柬埔寨和卢旺达的大屠杀。

不止这些。在奥巴马时期的2011年1月11日至2014年6月20日,担任白宫新闻发言人的杰伊·卡尼(Jay Carney),曾经是《时代》杂志在华盛顿的主管。

有人粗略统计过,奥巴马时期从新闻媒体起用20多位记者、主编、主播等。应该说,这一方面得益于奥巴马跟媒体之间的良好关系,另一方面来自于传统媒体环境的变化让不少媒体人心生去意。

地球人都知道的是,特朗普跟媒体关系比较糟糕,经常骂媒体是“假新闻”(Fake News),怼记者是稀松平常的事儿。

不过,他也还是有喜欢的媒体,比如一贯右翼的福克斯,当初经常上希瑟·诺尔特的节目《福克斯和朋友们》,而希瑟则是特朗普诸多政策的支持者,特朗普胜选时,在推特发文难掩兴奋。

对于这样一个将自己视为拥趸的人物,特朗普让她担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从“忠诚度”上来说,确实没毛病。

不过,按照特朗普的作风,提拔其作为联合国常驻代表还要历经20个月,也真算不上什么“火箭速度”,甚至可以算“蜗牛速度”了。

任孟山(学者)

来源:新京报网


从白宫欣赏的女主播到被提名驻联合国代表她用了20个月

10月2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希瑟·诺尔特在华盛顿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传言甚嚣尘上一个多月后,美国总统特朗普7日正式宣布,他将提名国务院女发言人希瑟·诺尔特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一职,以接替将于今年年底离职的妮基·黑利。当然,提名尚需参议院投票通过。

去年4月之前,希瑟·诺尔特还是一名电视台女主播。20个月来,她“空降”华盛顿,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再晋升代理副国务卿,又被选中出任驻联合国代表……

这名年仅48岁的外交圈“门外汉”不仅实现了一次华丽的职业转型,还在人事动荡的特朗普政府里成功“逆袭”。

女主播职业带来的加分项

诺尔特在新的职业轨道上越走越顺,靠的不仅是“锦鲤体质”。记者和诺尔特每周要打两次交道,对她有不少直观了解。

位于华盛顿“雾谷”的国务院是各大媒体外交口记者必须“打卡”的地方,诺尔特在此主持每周两次的例行记者会。

女主播的职业素质给诺尔特的发言人工作带来不少“加分项”,包括形象好、应变快、善沟通、适应聚光灯。

诺尔特金发碧眼,有点像美国影星卡梅隆·迪亚兹。同为政府发言人,诺尔特常被拿来与白宫发言人桑德斯比较。相较于桑德斯习惯性紧锁眉头的严肃范,诺尔特明显走的是阳光亲和路线。

和政客家庭出身的桑德斯(右)相比,诺尔特确实带有些许卡梅隆·迪亚兹(左)的明星“范儿”。

记者会开始,她会捧着厚厚一本贴满彩色提示小纸条的笔记走到台前,先露出一个大大笑容,然后再热情问候一句,“嘿,伙计们,你们好吗?”

或许媒体经历让诺尔特更加“知己知彼”。跑国务院的记者们聊起来,都觉得诺尔特一大优点是坦诚,或者说,至少表现得很坦诚,好相处。

被她直视双眼笑着告知“目前我只能说这么多”或“我没有更多新消息”,感觉似乎好过些。

与外交记者过招的尴尬时刻

镁光灯下,诺尔特金色短发造型总是一丝不乱。不过,发言人答记者问就像一场攻防战,与一群熟谙华盛顿、专攻外交领域的高手过招就更非易事,诺尔特并非总是游刃有余。

马修·李是美联社资深记者,跑了30多年国务院,“江湖地位”很高。他在记者席第一排有固定座位,提问也是第一个,诺尔特也尊重他。

一次,对于美国要把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的问题,诺尔特无法回答马修的问题,只能不断重复美国立场。“不,我并没有这么说”“这不是我的意思”“这只是你的理解”……

最后,不断重复着“否认三连”的诺尔特只能匆忙叫起其他记者转换话题,有些狼狈,也有些无奈。

起初外交知识储备不足也让诺尔特在发言人的位置上闹过笑话。去年6月,她在召开的第一次记者会上就因为频频低头翻阅“小纸条”找“标准答案”而引来哗然。

今年7月,她用盟军诺曼底登陆的例子来证明美德情谊历史悠久,被美国媒体批评为像个“稀里糊涂的四年级小学生”。

特朗普:她一直支持我她很棒

诺尔特1970年生于伊利诺伊州。她拥有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专业硕士学位,曾在美国广播公司和福克斯电视台任记者、主持人。

在福克斯工作期间,诺尔特曾主持《福克斯与朋友们》,这是特朗普最爱看的节目之一,或许也是她进入特朗普视线的原因之一。

福克斯时期的诺尔特

2017年4月,她“空降”国务院发言人岗位,据美国媒体报道还是白宫“钦点”。2018年3月,她被任命兼任负责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代理副国务卿。

如今,她又被推上了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这样一个高曝光度的位置。为何选中诺尔特?

特朗普在白宫对媒体做出这一宣布时说,诺尔特“非常有才华”“非常聪明”。

他此前还曾直接表态说,“她跟了我们很长时间了。她一直支持我。而且她很棒。”

诺尔特不仅被特朗普视为忠诚度高、意气相投、能力出众,她还与特朗普核心决策层成员伊万卡、库什纳、桑德斯等人相处融洽。

在特朗普时代首位国务卿蒂勒森时期,诺尔特虽是“空降部队”但并不“得宠”。深受特朗普器重的新任国务卿蓬佩奥上任后,对她欣赏有加。从中东到朝鲜,蓬佩奥出访身边频频出现诺尔特的身影。

在特朗普宣布提名诺尔特后,蓬佩奥通过推特表示,很高兴诺尔特获得提名,她从自己就任国务卿的第一天起就并肩工作,对她“有信心”,期待提名早日获得通过。

新岗位更加挑战重重

外界最常诟病诺尔特的是她缺乏相关外交经验、资历尚浅。真的走上新岗位,她恐怕更要面临重重挑战。

负责公共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克劳利认为,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策略以及对传统决策程序的不屑一顾让他国震惊,诺尔特想要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辩护并领导美国的软实力建设,恐怕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诺尔特要做好工作,少不了蓬佩奥(左)和博尔顿(中)的支持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达雷尔·韦斯特认为,如何在联合国这样一个多边组织内推销备受争议的“美国优先”外交政策,满足特朗普本人对联合国的期待,在应对好朝鲜、伊朗、叙利亚等“老大难”问题的同时修补美国和别国的关系,将是诺尔特工作的主要挑战。

此外,诺尔特的角色主要还是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传达者和辩护者,她能否处理好与蓬佩奥、博尔顿等外交领域一众高官的关系,也是决定诺尔特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

另据美国媒体日前报道,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这一职务可能将被“降级”。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4-19 13:30 , Processed in 0.0195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