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www.myoldtime.com/foru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媒体谈小学生论文答辩:教育创新须尊重成长规律,不能流于形式

已有 117 次阅读2022-7-5 07:45 |系统分类:时政

媒体谈小学生论文答辩:教育创新须尊重成长规律,不能流于形式

漫画/陈彬

漫画/陈彬

据报道,昆明市北清实验学校日前举行小学生论文答辩会,论文答辩内容包含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中国女子服饰变迁探讨、秦始皇的功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这些话题对小学生来说都有些“超纲”,但从网传视频看,参加答辩的学生都是脱稿。

对于小学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有网友点赞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网友表示,展示学生才能的途径有很多种,用论文答辩的方式过于成人化了,更有网友揣测答辩内容是由家长准备的。

小学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显然是借鉴了本硕博的毕业论文答辩,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毕业论文答辩,既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写毕业论文、做毕业设计,也没有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审议。这只是借用了毕业论文答辩这一形式,目的是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质上和毕业汇演没什么两样。

这种借用大学育人方式进行的“小学教学创新”,需要引起警惕和反思。中小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杜绝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更不能把学生作业变为家长作业,把“学生论文”变为“家长论文”。

网友质疑小学生毕业答辩“太卷”,以及怀疑就是家长做的,并非故意抬杠。小学阶段让学生结合学科学习,搞一些小课题研究,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这是值得肯定的。学校也可组织活动,以班级方式或者小组方式,让学生陈述小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但是,把这称为小学毕业论文答辩,则言过其实,而安排小学毕业论文答辩更无必要。毕业论文答辩绝不是表演,搞表演式的毕业论文答辩,会误导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

此前,曾有小学在班级公众号展示小学生撰写的比本科生论文还“硬核”的论文,被认为是在“拼爹”,是父母帮孩子写的“论文”,而不是孩子自己写的“论文”。因为按照孩子的实际能力与水平,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论文,更遑论取得什么“研究成果”。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重在让学生体验、探索,而不是获得怎样的研究成果。强调并展示小学生写的论文,偏离了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初衷,会由此产生形式主义与弄虚作假的问题。有的父母会亲自上阵帮孩子弄论文、制作PPT,学生只是登台演示家长的成果。如果存在这一问题,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从小形成严谨的学术规范和诚信意识,也会增加家长的焦虑和负担。

事实上,就是本科生参与科研,都不应该追求出成果,发表论文或者申请专利,而应该重视体验科研过程,培养科研能力,形成科研规范。还没有接受严格的科研训练,就想着撰写论文,就会急功近利。保障本科教育质量是通过重视每一门课程的质量实现。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双减”,要求学校教育提质增效,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义务教育学校来说,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新方案和课程新标准,是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教育创新必须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不能流于形式主义。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何以引发争议?

▲枣庄市市中区某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摘花生。资料图。图/新华社

小学都有毕业论文答辩了?

据报道,7月3日,昆明市北清实验学校举行了一场小学生论文答辩会,这也是云南省首家开展小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会的学校。论文答辩内容包含“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中国女子服饰变迁探讨”“秦始皇的功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话题似乎都有些“超纲”,甚至从相关视频看,参加答辩的学生,都是脱稿。

其实,这些属于小学生项目化学习、小课题研究的汇报、展示会,由学生上台陈述研究型学习成果,并不是真正的毕业论文答辩。把小课题研究汇报、展示会“命名”为毕业论文答辩会,恐怕只是借用“毕业论文答辩”这个概念,搞创新噱头、成果包装。

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该校组织的,实际上就是这类研究型、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顾名思义,强调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学习。小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更应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说,要教会其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而不是强调做出怎样的研究成果。为此,学校老师布置的“研究课题”,应当契合学科教学要求与小学生的能力;追求的教学成果,应当是学生的具体体验过程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重庆某小学的冰雪运动体育课上,孩子们正在练习旱地滑雪。图/新华社

而反观这所学校组织的“小课题研究”,有的本身并不是“小课题”,反而有些大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这是适合小学生完成的,譬如可结合生态环保教育课程学习,或者围绕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来开展研讨。但“中国女子服饰变迁探讨”“秦始皇的功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按小学生的能力恐难以完成,也难怪有网友质疑“题目超纲”“过于成人化”,甚至很可能是家长帮完成的。

如果题目过大,超出了小学生的学习与研究能力,这就并非踏踏实实做教育教学改革,甚至还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误导。此外,这样的“小课题研究”,也很可能与实施“双减”、破除“内卷”大方向不符。

学校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意识,但创新不是搞噱头,要紧密结合学生的自身能力与学习需要展开,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对于小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走好第一步,扣好“第一颗扣子”很重要。学校教师要投入精力,研究怎样开展适合小学生的有效的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并探索建立评价学生能力进步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由此而言,学校不妨放一放“高大上”的研究课题,摆脱急于展示学校研究型学习、创新教育成效的心态,如此,才能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教学成果”的表演者。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贾宁

新京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4-18 15:05 , Processed in 0.0211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