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www.myoldtime.com/foru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美国面对现实?罕见开启“花式称赞”模式

已有 155 次阅读2021-10-16 10:38 |系统分类:时政

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美国面对现实?罕见开启“花式称赞”模式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15号的成功发射,在美国各大主流媒体也被刷屏了。

美联社的标题是《中国送三名宇航员执行六个月空间站任务》,报道中详尽介绍了此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任务,并提到此次飞行将打破多项纪录,包括成为中国历时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并创造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纪录。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的报道重点放在了王亚萍作为女性航天员的重大意义。文章提到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将迎来了第一位女航天员,她也将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太空行走者,进行多次舱外活动。NPR还引述了王亚平接受央视采访的片段:“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星,他们看起来遥不可及,但只要我们努力,就注定会实现它。”

《华盛顿邮报》在这篇“中国送三名宇航员去新的空间站”,介绍了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任务。在开篇第一段就提到了这次三名航天员中,包括第一位女航天员。

一位美国读者留言说:“中国正在将宇航员送入太空,促进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而美国正在将富豪送入太空,以便让他们可以自拍。”

美国太空网站的标题是《中国发射神舟十三号前往新空间站执行历史性任务》。而这个历史性任务有多层意义,包括神舟十三号与天和舱的对接、还有第一位中国女性航天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报道不仅篇幅很长,介绍非常详尽深入,而且CNN驻华记者也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回了现场报道。

其中一篇报道特别提到,中国女航天员王亚萍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并实施出舱活动,这对于女性宇航员,以及中国的太空发展计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展开太空计划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让中国的航天计划跻身全球最先进行列。

美国戴维斯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成斌(Dean Cheng)告诉CNN, 神州十三号搭载的三位中国航天员将在太空执行长达六个月的任务,令人印象深刻。目前中国的载人航天进程仍处于早期阶段,执行的任务的次数也不到10次,也远不及美国,但是频率却在显著加快。如果中国保持这样的速度,中国载人航天任务将发生重大转变。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家安全事务副教授博巴赫(David Burbach)也在CNN的采访中对中国太空计划的迅速发展感到惊叹,他指出欧洲、俄罗斯、印度、以色列近年来都在尝试,却都遭遇了失败,但是中国初战告捷,虽然美国仍然拥有世界最领先的航空航天技术,但毫无疑问,中国成为了当今世界第二大太空强国。

博巴赫还说国际太空合作目前仍然受到全球政治的影响,这阻碍了科学进步。目前诸多美国盟友都愿意在太空探索方面与中国接触,如果美国持续保持对华强硬立场,最终吃亏的将是美国。

美国把地球政治带向太空

那么问题来了,曾经势同水火的美俄都可以展开太空合作,为什么中美就不行呢?从20世纪以来,美国与俄罗斯虽然关系不咋滴,但华盛顿与莫斯科却达成了一项合作,两国的太空合作协议一直会延长至2030年9月。

早在1975年时,太空中唯二的两个空间站,分别来自冷战中科技对抗的美国与苏联,但是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阿波罗与联盟号对接,为两国在太空中的和解与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通过上世纪90年代Shuttle-Mir计划以及国际空间站计划,NASA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的合作一直延续至今。

2003年中国神舟五号的发射,杨利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绕地球轨道飞行的宇航员,而中国也成为了全球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之后,美俄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垄断被打破。

尽管之后的四年中,太空探索以合作成为了主旋律,但是2011年美国通过了沃尔夫修正案,基本禁止了NASA与中国同行之间的直接合作。那么,美国为何在其太空中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关系为何如此不一致?

《沃尔夫修正案》中最主要的一条是:规定NASA在未经国会直接批准的情况下,不得使用政府资金与中国合作。所以尽管该修正案并未明文规定禁止NASA与中国合作,但是需求美国国会的批准,从效果上阻断了NASA与中国太空之间的几乎所有接触。

当美国继续与俄罗斯合作时,以安全为理由来排除中国是不合逻辑的。这个混乱的政策,唯一可能的逻辑,是美国对俄罗斯与中国太空野心的看法。自从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太空计划一直被看衰。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美国在2011年至2020年,当缺乏独立的载人航天能力时,不得不依赖俄罗斯的火箭。

而中国太空计划的迅猛发展,则让美国惧怕自己会被超越。USCC的报告阐述了美国对于目前中国太空计划的认知:如果计划在 2020 年发射其第一个长期空间站模块,它将与美国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内从第一次载人航天到第一个空间站模块的近 40 年进程相匹配。美国的恐惧更在于中国的崛起,不仅限于地球。

即使在太空,美国也无法摆脱地球政治。但太空霸权的双边竞争只会排除可能的合作伙伴,并阻止在这些昂贵的努力中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而随着中国太空计划的不断发展,俄罗斯等国已经开始寻求与中国的合作。美国专家预计,虽然中国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外,但是中国的空间站有朝一日可能会成为主要的空间站,因为美国NASA可能在2030年前让国际空间站退役。届时,中国并不需要美国,但失去太空存在的美国很可能会需要中国。

中国对载人航天开展国际合作一直非常支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家的航天机构,以及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等航天组织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相信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建造、进入运营与应用发展阶段后,大家将会看到其他国家的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的飞行。

熟悉小王的粉丝都知道,小王本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童年的时候我的梦想是当天文学家,虽然离星辰大海的梦想越走越远,但小王还有无数的校友和老师们,奋战在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第一线。神舟十二号刚刚胜利凯旋,神舟十三号就成功飞向了太空,身为北航人,小王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祝神舟十三号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归来!




神十三成功发射 中国空间站将迎来“完全体”

天宫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今年 6 月神舟十二号划破天际,成功与天宫空间站对接,3 位宇航员成功完成了 3 个月驻留任务。

4 个多月后的今天,神舟十三号将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跨出新的一步,人类离跨出地球又近了一步。

就在刚刚,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将乘坐这班飞船飞向天宫空间站,相比上次载人航天任务,这次三位航天员驻留时间将翻倍,达 6 个月之久。

史上最长,航天员将在天宫驻留 6 个月

这次负责运送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的仍然是熟面孔长征二号 F 运载火箭系统,极佳的安全表现,为它博得了一个「神箭」的美名。

为了载人航天任务,长征二号 F 遥十三火箭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待命 5 个多月了。

▲ 图片来自:中国航天

据中国新闻网,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从长征二号 F 遥十二和长征二号 F 遥十三开始,火箭采用发射一发、备份一发及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一旦出现特殊情况,长征二号 F 遥十三火箭可以立即发射救援航天员。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将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飞往我国自主载人航天空间站天宫。

▲ 从左至右分别是叶光富、翟志刚、王亚平

这也是航天员翟志刚第二次飞向太空,2008 年他就曾搭乘神舟七号飞向太空,同时也是我国首位完成出舱活动,在太空「漫步」的航天员。

王亚平作为女航天员,也是第二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了,这次她也将和航天员翟志刚一样,完成出舱任务,成为我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

她已经是一代人的回忆,在 2013 年的神舟十号载人航天任务当中,王亚平作为太空教师向人们介绍失重等太空现象,构建了不少人心中的首个太空印象。

▲ 2013 年,王亚平在太空授课

根据央视新闻,这次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当中王亚平将继续担任太空教师,开展新的太空教学活动。

在互联网等技术的加持下,如今的信息传播速度、传播范围比起 2013 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想必这次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能传达到更多人面前,同时也能让人们对太空、对天宫空间站等有更多认识。

正式发射前,航天员王亚平还发了一条「出差半年」的朋友圈,想必心理状态不错。

▲ 图片来自:微博@我们的太空

航天员叶光富则是首次参与太空飞行,和之前的载人航天任务类似,三位航天员的主要生活、工作区域是天和核心舱,相比天宫一号,现在的天和核心舱空间大了不小,从之前的 15 立方米增加到了 110 立方米。

▲ 天和核心舱内部

其中还包括工作区、睡眠区、卫生区、就餐区、医监医保区和锻炼区等六个区域,这显然有利于三位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驻留 6 个月。

6 个月的驻留周期是以往国际空间站长期考察组在太空驻留的最长时间,要让天宫空间站持续运行,显然需要跨过这道槛,这对于整个空间站系统以及三位航天员来说都是一个不小考验。

为此,除了天和核心舱全面的设施,在神舟十三号发射之前,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已经飞上太空和天宫空间站对接,它内部携带了大量货物,用以支持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

像航天员翟志刚就带上了笔墨纸砚,在太空也能专注于爱好。

▲ 天舟三号与空间站对接

由于这次航天任务包含女航天员,天舟三号运送的货物中还包含了女性化妆品、卫生用品等等。

神舟十三号与天宫空间站对接完成后,航天员们就能拆天舟三号中的「快递」了。

6 个月的驻留时间,也意味着三位航天员将在天宫空间站度过春节,今年春晚或许我们能看到一个全新的「太空拜年」节目。

从验证走向建造

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因此在这次任务当中我们能看到不少新的尝试与技术。

神舟十三号与空间站的径向停靠对接就是新尝试之一,其指的是航天器在空间站下方垂直方向上进行对接。之前我国航天器与空间站对接,无论是前进交会对接还是后方交会对接,基本上都是水平方向上的对接。

对比来看径向对接要求更高,执行时需要空间站保持平飞状态,而飞船则需要竖立飞行或俯仰飞行,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实现不需要人干涉的全自动对接方式,其难度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的标识,正是径向对接的缩略示意图,有趣的同时也传达了任务的主要目的之一。

径向对接是空间站验证阶段中必须要完成的项目,上次神舟十二号飞船飞回地球前就曾验证径向对接技术,江苏省天文学会科普专家、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汤靖师在接受新华报业采访时也表示:

在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计划中,将来会有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停靠,这一次神舟十二号飞船停靠的是前向对接口。而如果增加一艘载人飞船,就要停靠在节点舱下方,面向地球的径向对接口。

机械臂同样是此次载人航天任务当中的重点,我国天宫空间站的机械采用了肩部、肘部和腕部「3+1+3」的关节设计,和人的手臂一样具备极高的自由度。

再搭配上空间站表面的适配器,机械臂甚至可以在空间站上自由「爬行」,使其工作范围覆盖整个空间站。

据悉,机械臂工作时最长可达 18 米左右、直径约 4 米,最大承载能力达 25 吨,不仅可以辅助航天员出舱,更是实验舱等航天器转向的好帮手。

机械臂强大的负载能力,让它能拖动实验舱实现分离、转位和再次对接等操作,实际应用中当实验舱与空间站核心舱、节点舱对接后,就可以通过机械臂转为到侧面停泊口,这次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也需要验证舱段转位技术。

▲中国空间站机械臂捕获飞船演示动画

6 个月的超长驻留时间是以往从来都未曾有过的,据中国青年报,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一般航天员出发时都会佩戴相应的生理信号测试盒、心电记录等装置。

这些装置一般都在航天员大腿外侧佩戴,可以用来实时检测航天员的心率、呼吸、心电信号等,方便出现异常情况时地面专家及时干预。

此外由于太空的失重环境,再加上超长的驻留时间,会让航天员的身体出现各种适应反应,比如骨质流失和肌肉萎缩,中国航天工程网甚至表示长期飞行时航天员可能会损失 50% 肌肉,

▲ 完成神舟十二号航天任务的航天员们. 图源:央视新闻

这也是此前神舟十二号任务三位航天员返回地球时需要隔离恢复的原因之一。

当然,解决方法就有不少,其中比较方便直接的便是锻炼,天和核心舱中就配备有多个健身器材,比如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拉力器等等。

▲ 航天员在锻炼

太空跑步机和我们常见的跑步机不同,它配有弹性束缚带,将航天员压在跑步机上,这是在模拟正常重力环境,同时太空跑步机还配有隔振措施,以免影响空间站上的其他设备。

径向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驻留 6 个月等等,这些关键技术和项目经受住验证后,才能真正让载人航天常态化,让我们离太空家园更近一步。

明年,天宫将迎来完全体

从钻木取火到发现铁,再到如今钢筋水泥构成的城市,发现、探索、学习、使用,对未知的追寻,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今天的载人航天正是人类突破自我、探索未知的又一新旅程。

为了探索未知而又神秘的太空,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我国就定下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它们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4 个月前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任务,就验证了全相位、全自动快速对接技术,在水平对接时无论航天飞船与空间站的相对位置是 1/4 圈还是半圈、整圈,都能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对接好。

而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位宇航员则作为天和核心舱的首批访客,经过 3 个月生活,验证了天宫空间站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天宫空间站。图片来自:新华社

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则是对之前任务的夯实和加强,航天器对接方式从水平对接转向更复杂的径向对接,三位航天员驻留时间翻倍,如任务完满结束,则意味着我国完成了天宫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离目标——建成天宫空间站又近了一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照片墙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项目的发展,从杨利伟到如今的王亚平、照片墙记录了每位完成载人航天飞行的宇航员,或许在不远的未来,这堵照片墙可能都无法容纳越来越多的新宇航员。

图片来自:微博@我们的太空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和天和核心舱以及两艘货运飞船组合,实现 4 个飞行器组合飞行,和完整的天宫空间站对比,还缺少了问天和梦天两大实验舱。

设计之初,这两座实验舱就确定了 20 吨级的航段规模,有了它们的加持,航天员们才能在天宫空间站中进行更高频率、更大范围的技术实验。

▲ 天宫空间站结构

按照规划,我国将在 2022 年陆续发射这两座实验舱,并与天宫空间站交会对接,组成完全体,同时载人航天也会常态化,这将进一步揭开太空神秘的面纱。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就提到了:

在轨的空间科普教育一定是将来空间站任务中的常态化工作之一,未来一定会利用空间站这个平台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比如结合航天员在轨生活、工作、实验试验等进行科普活动。

这次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中航天员王亚平即将开启的太空授课就是落地实例,未来或许我们能以更多种多样的方式了解神秘的太空。

来源:爱范儿


神舟十三发射成功 美媒:盟友乐意跟中国接触 美国对华强硬没好处

直播画面截图

“他们开展这方面工作还不到20年……过去,中国人每两三年才执行一次载人飞行。现在,他们隔几个月就送一次。”今天(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成功对接空间站,3名中国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也迎来了第二个飞行乘组和首位女航天员。美媒专家不得不感叹,“年轻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展神速,“令人印象深刻”。

而在神舟十二号任务创造了多个“首次”,包括首次实现航天员3个月的长期驻留后,神舟十三号又将完成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英国媒体注意到,这是中国成为航天强国道路上的最新里程碑。

至于美媒所说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给中国留下空白”,有专家解读认为,“美国的许多盟友都愿意在太空探索方面与中国接触,而美国采取这种强硬立场可能不会得到多少好处。”1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就国际合作一事透露,“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向我们提出了这方面的意愿。对于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展开国际合作,我们持欢迎态度。”

“这反映了中国载人航天任务节奏的重大转变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6时56分,神舟十三号成功对接空间站。9时58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停靠时间长达6个月,计划执行180天组合体长期驻留任务,这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援引消息人士称,任务发射时间经过了精心挑选,目的是充分利用空间站从发射场上方过境的时机,让航天员能够以最可能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

英国《卫报》援引其他媒体评价,这是中国成为航天强国道路上的最新里程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这天上午,由3名中国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抵达新空间站,这是中国“年轻的”航天工程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的太空计划,正在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项目之一。

报道截图

CNN介绍自己获得了参加新闻发布会等此次发射活动的珍贵机会,并另外发文报道“中国新空间站迎来首位女航天员”。神舟十三号任务中,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报道截图

美媒报道称,6个月是国际上的标准任务时长,这次任务将帮助中国航天员习惯长期在太空驻留,为未来的任务做好准备。

航天爱好者、英文电子杂志“Go Taikonauts”创始人陈蓝告诉法新社,“我不认为这很有挑战性,因为中国的技术相当成熟了,尽管太空中的任何事情都是具有挑战性的。”

而CNN援引戴维斯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成斌(Dean Cheng)表示,“首先,任何一次载人航天任务都是重要的,人类太空旅行仍然是一项冒险的尝试。这是他们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任务,当你想到他们的载人航天计划还处于多么早期的阶段时,这次任务是相当令人印象深刻的。”

图自@新华社

NASA网站显示,成斌中文流利,在工作中经常使用中文资料,曾是美国海军分析中心中国研究领域的资深分析师。

“对中国人来说,这仍然是他们载人航天努力的早期阶段,因为他们开展这方面工作还不到20年……任务不到10次。”成斌说。

“过去,中国人每两三年才执行一次载人飞行。现在,他们隔几个月就送一次。”

“如果中国保持这个速度……这反映了他们载人航天任务节奏的重大转变。”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家安全事务副教授戴维·布尔巴赫(David Burbach)也表示,“中国太空计划令人真正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上世纪90年代相当低的基础上,多么迅速地取得了所有主要战线的进步。”

“近年来,欧洲航天局、俄罗斯、印度和以色列的月球或火星探测器都遭遇过失败;中国在这两方面的第一次尝试就成功了。”

尽管美国仍然拥有世界领先的太空项目,但布尔巴赫说:“毫无疑问,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太空强国。”

图自@我们的太空

美国许多盟友都愿意为此与中国接触

除此以外,CNN谈起“太空政治”称,即使在太空,也无法免受地球上的政治影响。由于美国的政治反对和立法限制,中国航天员长期被拒于国际空间站之外,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设定了建立自己空间站的长期目标。

随着中国太空计划的发展,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已经寻求合作,还有其他国家在观望。

成斌提到了中美太空研究合作的政治障碍。布尔巴赫则认为,两国分歧“太大”,可能会阻碍宝贵的科学进步:“就目前情况来看,美国和中国的科学家甚至不能交换月球岩石样本,但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期间做了这件事。”

“美国的许多盟友都愿意在太空探索方面与中国接触,而美国采取这种强硬立场可能不会得到多少好处。”而且,中国现在可能不需要美国的援助。布尔巴赫说,中国已经显著领先于欧洲,并正迅速赶上美国。

另外,国际空间站可能会在2030年退役。成斌称,如果美国“不能或不愿意维持航天员在太空的存在”,中国可能就会获得优势并领先。

在CNN看来,这就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空白,而且即使国际空间站继续开放,天宫空间站也可能成为它的重要竞争对手。

路透社称,随着国际空间站在几年后退役,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

布尔巴赫猜想,中国可能会允许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航天员留驻空间站,并开展实验,以提高他们的“国际声望,就像美国一样”。

另据CNN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说:“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是以我们自己的计划为基础的。我们有自己的战略和计划。我们不想着和别人比较。”

关于国际合作,林西强在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认为,载人航天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事业,离不开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家的航天机构,以及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等航天组织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空间站的建成将为我们开展包括航天员联合飞行在内的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向我们提出了这方面的意愿。对于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展开国际合作,我们持欢迎态度,相信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建造,进入运营与应用发展阶段后,大家将会看到有其他国家的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的飞行。”

而中国空间站的后续建造规划,也深受外媒关注。

林西强简要介绍道,在完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及工程全系统综合评估后,工程将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建造阶段共规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首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运送补给物资,为随后实施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做准备;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驻留期间,将先后发射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进行舱段转位,在2022年也就是明年年底前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随后实施天舟五号货运补给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五号乘组将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开展在轨轮换。

对空间站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后,将转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续,将择机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长期独立飞行,开展巡天观测,短期停靠空间站进行补给和维护升级。

来源:观察者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4-25 12:56 , Processed in 0.0198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