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www.myoldtime.com/foru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为了5元红包,我杀死了良心

已有 106 次阅读2021-10-13 05:44 |系统分类:时政

为了5元红包,我杀死了良心

▍盐财经

作者 | 古月一刀

编辑 | 闰然

望着外卖袋里的“好评返现”券,我陷入了沉思。

一般情况下,我是置之不理的。但这次不一样,券上写着“返5元”。比起平时的2元、3元,今天的券身价倍增,有必要重新计算一下得失。

五星好评,20个字,配三张图。

全部操作下来,大约2分钟。

2分钟5元,换算成一小时就是150元。对码字民工而言,这个金额超出了我的时薪,我理应不放弃这撮羊毛。

一份简单的外卖

但这家新开的店,值得五星好评么?

一股“调料包味”的配菜,刷锅水般的例汤,干干瘪瘪的米饭……如果因为我的好评,让它的评分再有所提高,想必会坑到更多的食客。

很纠结。

最终,我还是放弃了这5块钱。

原因是外卖已经吃完,再照相的话只有残羹剩饭,而去评论区找图的话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样算的话就未必值得了

虽然做出了符合公益的选择,但主要原因只是因为私利未得到满足,我不禁对自己的道德境界感到羞愧。

而在“私利”和“公益”的选择题中陷入两难困境的,何止我一人?

每天成千上万次的网购交易,成千上万次的外卖配送中,夹杂着无数张“好评返现”券。每张券的背后,都有一位用户要做出抉择。

评价的人,获得小额红包,心满意足。不评价的人,熟视无睹,与包装一起丢掉。商家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了图文并茂的“优质评论”。

为拿到返现,不少人开始写诸如此类的好评,虽图文并茂,实则毫不走心

看似皆大欢喜的多赢结局背后,躺着的是淹没在噪声中的,已成“珍稀物种”的真实评价。

小小的返现红包,就像是裹着糖衣的特洛伊木马,一举把互联网商业曾一度引以为傲的信用体系从内部逐渐腐蚀,以至满目疮痍。

信息差之战

某宝的“双11”,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三个年头。

一年比一年声势浩大,一年比一年花样翻新,不断刷新的销售额记录,展现的是一副热热闹闹的网购热土。

阿里甚至还曾搞出了一个“新四大发明”的公关概念,把网购推到了刺激国民消费,扶持中小企业的高度。

“新四大发明”,指2017年诞生的网络流行词,具体指“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事实上这四项并非由中国发明,只是在中国推广应用较为领先、对国外影响较大而得以传播。

但这十几年间,网购的体验,尤其在货比三家的挑选层面,我感受到的却是明显的下降。

我算是最早一批尝鲜网购的人,大学时期就开始网购,寝室里的生活用品大多都是网购的。

那时候的网购很简单,输入一个产品,选择销量排序,卖的最多的几家基本错不了。再结合评语综合考虑,极少翻车。

但渐渐地,这种方法不好使了。

因为销量显示的不再是总销量,而是一定时期内的销量。这就给了新玩家们以可趁之机,某些网店通过种种手段刷量,销量冲到了前列。

由于“刷好评”的服务突然在平台兴起。彼时,平台的评论审核机制还不严格,网店可以轻松买到这样的服务。

双管齐下的结果是,销量榜上名列前茅、评分很高的新网店,一打开评论,全都是雷同到尴尬的溢美之词。

典型的淘宝刷好评样本,一大段文字中夹杂着各种各样的emoji,文字下附加几张精致的图片

失去评价参考,那段时间我买了不少质量堪忧的东西。

再后来,平台上的价格也变得不再具有参考性。因为总是显示选项中的最低价,就和大卖场中的“XX元起”一样,你点进去才发现,低价只是入门款,而你想要的主流款式价格在众多卖家中并不具有竞争力。

因为看不见、摸不着,以及图片造假的低廉成本,线上购物时获得的信息本就低于线下。网购本就更多地依赖用户口碑,依靠“过来人”的经验帮助自己避雷。口碑效应下销量各异,优胜劣汰。

但点评、销量、价格等信息的混乱,网购逐渐失去了最初线上购物所依仗的“口碑体系”优势,顾客与商户中间凿出了更加深邃的信息鸿沟。部分黑心商家,利用这种人为加大的信息差,牟取了与产品品质不符的利益。

口碑营销

购物体验良好,从本质上来说,是能否做出符合预期或高于预期的交易。而在交易行为里,信息量的多少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交易判断。

认为物美价廉→所以购买。

认为不值此价→所以弃购。

而这个信息量,就是买卖双方博弈的关键所在。买家想方设法获得更多的信息,而卖家绞尽脑汁隐藏或干扰买家获得真实的信息。

这一点,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在信息经济学中阐述地十分透彻。

在买卖中,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买家天然地处于不平等地位。卖家多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获得超额收益。

这在传统的线下交易模型中,是一个几近定型的套路,甚至有些交易并不依靠产品,仅靠信息差,就能获得足额回报。

卑劣的共谋

但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传输的边界,使得信息差的天平向买家倾斜。

一个买家如果愿意分享他的用后感言,就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潜在买家看见,并作为参考。

优质的评价又会被自发地顶到前排,汇集而成的口碑,甚至比线下的“望闻问切”更加靠谱。网购之所以飞速被民众接受,也与口碑的参考作用关系密切。

信息不对称的交易模式

被剥夺了信息优势的卖家,日子开始变得不好过。尤其是那些靠着夸大宣传、欺诈性销售售卖的卖家。

他们不希望买家形成利益联盟,他们希望买家被蒙住双眼,塞起耳朵,即摸不着实物,也看不到来自其他买家的真实评论。

最开始,雇水军刷好评开始了。但当平台开始严格打压水军后,“刷好评”的服务越发难购得。

就在这时,一个“天才”般的创意诞生了——“好评返现”。

它非强制,它把权力交给了买家,由买家心甘情愿地做了卖家乐于见到的事,把虚假评论的事变成了一件看似“双赢”的事。

如果买家愿意,就动动手指帮商家写个好评,商家给予一些蝇头小利给予奖励。

为了刷好评,商家常常在包裹里附上一张好评返现卡,上面清楚地写着获取返现的方法

这与直接要求买家给好评不同,这是个双向互惠的行为。买家在给好评时更少会感知到自己在做虚假评论的道德责任,反而会合理化自身行为,更多地觉得自己在“成人之美”。

原本好评是建立在买家对于产品认可的基础上的,而“好评返现”之后,相当一部分买家会因为想获得返现而给出好评。而返现的金额越高,愿意给出好评的买家随之水涨船高。

从性质而言,无端给好评是一件有害买家整体利益的事,因为它影响产品的真实评价,降低买家接受信息的真实度。这一点,其实大多数买家都能想明白,也能感受到此行为的道德束缚。

但无端给好评裹上了一层“返现”的糖衣,买家们就不一定把持得住了。它使得买家们聚焦于个人利益与短期利益,从而忽视了买家群体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一些网友也对好评返现的现象有过反思,但依旧为了三五块的返现而给出违心的评价

况且,无端给好评还是披着“小善”羊头的“小恶”,买家们做起来更加没有心理负担了。做一件帮助他人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只不过他们忘了,买家和卖家处在零和博弈中,谁让利了,谁就吃亏(经济上)了

涓涓细流的“小恶”,汇聚成汪洋大海的“大恶”。就这样,买家们自发形成的利益联盟彻底解体,口碑体系完全崩塌,买家们贪的蝇头小利,最终还是自己买单。

另一方面,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也使得那些良心卖家不得不用同样的办法获取好评。就这样,全民“好评返现”的环境出现了——全都是好评,没有真实的评价。

售卖低质产品的黑心卖家,躲在人群中闷声发财,喜笑颜开,这是他们最盼望的光景。而达成这个结果的成本,仅仅是两三元的红包。

成本增多了?不存在的,加到售价里就好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短视、自私、伪善……看似简单的“好评返现”里,其实包含了多重利用人类弱点的设计元素,它捆绑了消费者,潜移默化中使其与商家完成了一次卑劣的共谋。

重塑信用体系

以前在日本生活的时候,我网购多使用的是亚马逊。

使用它的时候,我能感到那种“买家互助间的美好”,这主要得益于其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日本网友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评论习惯,所以在产品下你能看到不少长篇大论的用后感言,有些甚至写成了脱口秀般的段子。关于产品的优缺点,不少评论都说得很详细,你完全可以依仗这样的评论帮助你避雷。

日本网友在亚马逊上购买村上春树著作后写的走心评论。“我曾感叹日本也出现了能写这种小说的人”,“而如今他已不再是我所喜爱的作家了,村上好像变成了写着具有类似模式无聊小说的人。”

3星以下弃购,3星~4星谨慎挑选,4星以上无脑买。看着评论网购,是一件轻松加愉快的事情。

然而就是这样浓眉大眼的亚马逊评价体系,后来也被中国卖家给玩坏了。一些卖家输出了国内习得的“财富密码”,向给予好评的顾客提供礼品卡。

人性都是互通的,“单纯”的老外也禁不住这种诱惑,评价体系渐渐地也丧失了公允性。

亚马逊对此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政策,禁止“奖励好评”,并在这两年封禁了大批商家,其中不乏经营十多年的店铺,这其中以中国商家受损最为严重。

对于此事,一反“支持国货”的态度,国内大多是叫好的声音,认为这些商家活该。俨然一副“天下苦好评返现久已”的样子。

更有人呼吁,国内各平台也是时候打击“好评返现”了。

在今年8月中旬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了经营者不得采取以返现、红包、卡券等方式足以诱导用户作出指定评价、点赞、转发、定向投票等互动行为。

这一文件,被视为监管机构决定出重手整治“好评返现”的信号。

其实“好评返现”,在我国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均可以算作是“编造用户评价、欺骗消费者”的虚假宣传行为,各大平台也将其列为违规行为。但长久以来,治理的效果不甚理想。

一方面,监管部门难以对海量交易行为进行事先监管全覆盖,这不现实,也没必要。

另一方面,“好评返现”往往是商家与消费者私相授受,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执法取证比较困难。

未来若想根治这一现象,不仅需要在立法层面给出更为细致具体的指导,还需要各大平台在技术上的支持,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评论识别疑似使用“好评返现”的商家。毕竟,虚假好评的评论,总是雷同且奇怪的。

此外,针对“好评返现”造成的不良后果,需要更多的公众教育,鼓励引导消费者坚定拒绝小利诱惑,重视信用评价真实性。

若非多管齐下,这一利用人性弱点而设计的交易伎俩,还真不好处理。即便一朝熄灭,也可能会换个时间,换个方式死灰复燃。

作者 | 古月一刀

来源:盐财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4-25 20:35 , Processed in 0.0201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