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www.myoldtime.com/foru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年轻人真的不想办婚礼了吗

已有 92 次阅读2021-10-12 07:02 |系统分类:时政

年轻人真的不想办婚礼了吗

这位南京的姑娘男朋友在保定定兴县当兵,她在微博上找到摄影师@大仓先森,希望能全程记录他俩领证的过程。那天她超开心,紧张到只会咧着嘴笑。

这位南京的姑娘男朋友在保定定兴县当兵,她在微博上找到摄影师@大仓先森,希望能全程记录他俩领证的过程。那天她超开心,紧张到只会咧着嘴笑。

刚过去的七天假期,你参加了几场婚礼呢?

在多次参加了别人的婚礼之后,年轻人开始对这个被认为“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时刻”厌倦了。微博上#结婚不举行婚礼#的标签话题自去年登上热搜之后,至今不断有人加入讨论,阅读量接近5亿,大部分参与讨论的人对不办婚礼的态度都是“能接受”“非常赞成”。

可这一代年轻人,明明都是被喂“Happy ending”长大的,一场幸福的婚礼是电视剧和童话故事大结局的标配,怎么到了现在,婚礼就不招年轻人待见了呢?

讲真的

他们的厌恶都是积怨已久

@W 今年29岁,因为至今未婚,她被邀请当了三次伴娘了,婚礼仪式的繁琐让她发誓自己再也不会参加婚礼了,包括自己的。南北方婚俗虽不同,但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很熬人,北方的婚礼接亲特别早,凌晨两点半基本就要起床准备,基本上是没觉睡的,伴娘又要帮新娘操持很多事情,包括堵门游戏、拎包接物、仪式跟班等等,南方虽然接亲略晚,但是婚礼从早到晚,一天下来太累了。

北方接亲很早,凌晨男方车队来接亲的时候,离得老远就开始放烟花,给女方家发“信号”;拍摄于保定清苑农村

北方接亲很早,凌晨男方车队来接亲的时候,离得老远就开始放烟花,给女方家发“信号”;拍摄于保定清苑农村

@盒饭 和他男朋友已经进入恋爱的第十个年头了,仍未结婚。身边没有一个人和她说过在婚礼上有很好的体验,再加上自己和男朋友老家距离很远,他们想省去办婚礼的麻烦,最多来一次旅行结婚,趁着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一下。而且,他们两个都喜欢papi酱和老公那样的家庭关系,双方家庭也不一定要来往,更多想把精力放在小两口关系的经营上,而不是无意义的社交。

看了几场婚礼,@卡布 发现,全国各地的婚俗虽略有不同,但婚礼暖场视频都讲述着相同的恋爱故事,司仪都说着差不多的主持词,新郎在婚礼唱给新娘的那首歌大多是《往后余生》。如果办婚礼,他唯一的目的就是收回份子钱,“办场酒就好,仪式什么的就免了吧,实在是太尴尬了,光是想象自己站台上就能尬得抠出一栋别墅来”。

@乔乔乔 说自己成为一个女性主义者之后,就再也不会对婚礼上父亲把女儿交给老公这样的场景感动了,很多婚俗都会让她觉得非常不适。比如,为了补偿母亲嫁女儿,男方家要割猪肉“还”给母亲,称为“一刀肉”。

当代年轻人生活节奏快,生活也在不断精简,加上法定婚假时间较短,结婚人群备婚时间也在不断缩短。所以,他们选择把婚礼全权交给婚庆公司,最起码花了钱可以办一场还过得去的婚礼。但,婚庆公司提供的“网红热门套餐”都是批量化、模板化的仪式流程,参加一场还能让人感动落泪,看多了就索然无味。

《喜宴》

《喜宴》

而选择办婚礼的人,也多半是因为拗不过父母。

@扬子 虽然认为婚礼很铺张浪费没有必要,但他同时也理解父母的想法——爸爸妈妈养我们这么大不容易。对于老一辈来说,为子女成家是他们一生的使命。中国人不善于表达感情,所以总需要给父母一个宣泄他们压抑了多年情感的机会吧。

@青青柠 办婚礼已经快一年多了,婚庆公司发给她的婚礼录像和照片她至今没有打开看过,回想起那场婚礼来她仍然觉得尴尬,体验实在太不愉快了。因为是离异家庭,她一直反感婚礼,可是实在没顶住双方家长的压力。在她提出不想办婚礼后,妈妈怪她考虑太少,说婚礼是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重,也是对婚姻的尊重。就是要让男方多付出,代价要高到让他觉得一生一次就够了。而男方爸爸因为社会关系比较多,而把这次婚礼当成了一次重要的应酬,不能不办。

摄于雄安新区

摄于雄安新区

年轻人对当下婚礼的反感,不是某个时刻突然生出的厌恶,而是积怨已久。有一些人开始反思,婚礼的意义是什么。

@小灰 因为之前在同事婚礼上哭得厉害,现在还在办公室被当成笑话反复讲。她解释说,自己哭可不是因为感动,而是觉得很悲哀,她相信婚礼上双方的信誓旦旦,也不怀疑双方的真挚,但在往后的柴米油盐中,婚礼带来片刻的神圣感会维持多久?

“口嫌体直”的年轻人,

只是想自己掌控婚礼罢了

那要说,年轻人是真的不想办、不重视婚礼了,也似乎不太合适。

据婚礼纪国庆结婚大数据显示,就在刚刚过去的七天节庆,全国有超80万对新人举办婚礼。婚礼行业再次出现旺季。再早一些,在今年上半年共有416.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同比增长7.4%。

也就是说,办婚礼的人并没有实际减少很多。

实际上,一旦迫于压力决定办婚礼了,有很多年轻人也不想随便应付。

今年的5月21日迎来了领证 “热潮”, 排队从早上排到了下午,原本3个小时的拍摄,摄影师拍了6个小时

今年的5月21日迎来了领证 “热潮”, 排队从早上排到了下午,原本3个小时的拍摄,摄影师拍了6个小时

与近年来结婚率的持续走低正相反,大家结婚的平均消费一直在走高。近五年内,平均每对结婚的新人结婚消费高达23.1万元,增长了3.7倍,除开物价原因,人们对婚礼的投入其实并没有缩水。

年轻人不是嫌麻烦不重视婚礼,他们只是不想办有婚闹、俗气、父母操控、形式主义、千篇一律的婚礼。

如果你留意观察,你会发现,当下的婚礼就像是新老两辈人的审美角逐场,呈现给来宾的多是妥协后的结果。

摄于雄安新区

摄于雄安新区

@小韵雅 的婚礼办了三次,因为和家长们的审美实在合不来,最后双方就决定各办各的。老一辈很喜欢大红色、热热闹闹的装饰,但在她看来实在是太俗气了,所以她另外准备了一套结婚用品。就这样,男方父母主持办了一次,新人办了一场自己的,又在娘家办了一次回门。折腾下来,把他们两个累得够呛,但是小韵雅还蛮骄傲,因为最起码有一场是真正属于他们两人的美好回忆。

年轻人想要抛弃的是传统婚礼的繁文缛节,以及自己只能充当演员的不可控感和形式主义,而并非婚礼这个仪式本身。

他们并非是不重视婚礼了,反而是因为不想敷衍。

疫情原因,这场原定于2020年的婚礼一再推迟。宝宝都已经这么大了,但这个小可爱将来一定会很骄傲地告诉其他小伙伴:我爸爸妈妈的婚礼可是邀请我参加了哦!拍摄于广东惠州

疫情原因,这场原定于2020年的婚礼一再推迟。宝宝都已经这么大了,但这个小可爱将来一定会很骄傲地告诉其他小伙伴:我爸爸妈妈的婚礼可是邀请我参加了哦!拍摄于广东惠州

在很多人看来,仪式感对于开启一段婚姻仍然非常重要。婚礼是一种过渡性仪式,年轻人也需要通过这个“过渡”,告别过去、迎接未来。

年轻一辈和父母不同,核心家庭的缩小,也让婚礼承载的社会功能减弱。以往,婚礼是整个大家庭的重要交往活动,也是物质匮乏年代获得物质支持的重要机会。

但今时不同往日,年轻人更希望婚礼是一个融入日常且私人化的仪式,他们也能借此展示自我。

@大仓先森 是一名纪实婚礼摄影师,做婚礼摄影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了。起初,他也是拍一些套路化的照片,会要求新人和亲友按照规定动作摆脱,出片虽然精致,但除了换脸,所有提供给客户的照片都是一模一样的。最近几年,他感觉新人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不再对婚礼盲目了,加上自己也厌倦了模板化,就开始向纪实摄影转型,努力去感受每场婚礼的独特。这说明,年轻人不想再当演员了,他们追求婚礼的真实和温度。大仓先森的档期也变得难约了,他明显感觉这几年找他的年轻人多了,甚至有新人为了等他的档期而调整了自己的婚礼日期。

年轻人真的不想办婚礼了吗?

@婚礼策划师小门 从事婚礼行业快十年了,这期间她从北京市区下沉到河北的一个县城。她发现即使是农村婚礼,大家也开始追求现场布置、摄影摄像等方面的品质,但是对于流程上则要求简单轻松,不要过于繁琐,有的新人还特意嘱咐删掉所有煽情的环节。以前,大家觉得婚礼是一大家子的事情,一家人都会在婚礼上亮相、互动,但现在的婚礼更像是年轻人自己的舞台,有些新人甚至要求伴郎伴娘也不能上台。

@三丁酱 三年前从北京某互联网公司转行,成为了一名定制婚礼策划师,她在准备自己婚礼的过程中发掘了自己细节控和备婚狂的体质,而这个优势正是眼下的婚礼策划师必须具备的。现在,年轻人彻底抛弃了大而喜庆的婚礼现场,转向把细节做到极致的“小而美”,现场花艺、布置、伴手礼、灯光、音效、摄影……他们要求每一帧都要唯美。她负责的客户大多都有自己非常成熟的想法,比如个性化的脱口秀婚礼、恋爱博物馆婚礼、摄影展式的婚礼等等,年轻人们在婚礼上将自我的大门敞开,只邀请最亲密的人来参观,做客,分享幸福。

是的,年轻人并非不想要婚礼,而是不想再拥抱那些陈旧的东西。

是的,年轻人并非不想要婚礼,而是不想再拥抱那些陈旧的东西。

这种对婚礼态度的转变,正反映出现代人的婚姻关系变得不同了——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正在慢慢走向作为情感单元的家庭。婚礼的功能自然也随之改变,从展现家庭实力和社交应酬的平台转变为展示个性和私人化情感的仪式。未来,这两种家庭形态会同时存在,婚礼形式也不再单一,而是更为多元。

最起码,现在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婚姻有了更多选择。这总归是件好事。

文字: 念青;图片摄影:大仓先森

来源:WeLens


全网羡慕的情侣决定不结婚 我双手赞成

今天想分享一个很启发我的观点:

“我的爱情里没有婚姻。”

这来自 41 岁的谢霆锋。前两天他接受采访,记者惯例问他的恋情,问什么时候结婚?

他罕见地直接回应:

“不会结婚。”

谢霆锋和王菲的爱情,几乎永远都在媒体的直播中。

20 岁时,媒体拍到了“世纪牵手”。谢霆锋回答对爱人的感情,“深爱”。

多年过去,俩人都经历过长时期的婚姻。如今复合,恋爱更低调,也更接地气。

少有的同框里,被拍到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打疫苗。

很难相信,他俩加一起都超过 90 岁了。

重新在一起的这 7 年,他们达成共识,不结婚了。

这件事挺让人感慨,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爱情里可以没有婚姻。

一段关系的目的地,不一定非得是婚姻。

我知道,“爱情里没有婚姻”,往往面临着一种指责和质疑:

不想承担责任吗?

是感情还不够吗?

是结不了婚吗?

会不会分手啊?

它让人不安。

但今天我想说,更让人不安的,是绝大数婚姻面临的现状:

“我的婚姻里没有爱情。”

够悲伤,也够现实。

我上一次听到这句评价,是在企业家比尔·盖茨离婚时。

他和妻子梅琳达结婚 27 年, 被称赞为“最合适的夫妻”“理智而高效率”。

比尔·盖茨自己也不止一次自豪,“结婚是自己做过最聪明的决定”。

就如同他在结婚的那个前夜,用了一整个黑板,来分析和妻子结婚的利弊。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利大于弊。”

但多年后,他却向朋友坦诚:婚姻里没有爱情。

那在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里妻子的感受呢?

宣布离婚时,梅琳达发言不多,是个沉默的妻子。

但她的行动异常决绝:

去掉夫姓;

离开丈夫,去了一个小岛;

和法官强调,婚姻破裂无法挽回,以后也无需配偶的任何支持。

离开地越决绝,就越能感知到她在婚姻里的忍耐,和痛苦。

如果你关注过这对几乎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夫妻,你应该不止一次听过这句评价:

适配。

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最搭的育儿伙伴;最好的公益伙伴……

就像我们听过很多婚姻里“适配”的规则——

“一个有北京户口的人,怎么能和一个没北京户口的人结婚?”

“妻子当老师,解决孩子教育,是高配。”

“本科毕业 985,对方本科是二本不行。”

……

但适配的婚姻,还是维持不下去了。

我想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的那句提醒:

“不要高估你对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忍耐力。”

我在后台经常会听到,很多人决定结婚的理由:

“到年龄了”

“挑不出硬伤”

“多数人选的路,肯定是对的”

……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韩剧,《春夜》。女主谈了 4 年的男友反问她:

不然呢?

谈了这么久恋爱不结婚干嘛呢?

即使他们的关系,正经历着诸多严峻的问题。

如果回过头细想,多数决定结婚的时刻,不是选择,而是惯性,

“滑”入了婚姻。

彷佛谈了很久的恋爱,不结婚,就无法收场。

甚至有时,

结婚的提议,是在一方决定分手时提出的。

最近给我很多触动的电影《花束般的恋爱》里,男生和女生谈了 4 年灿烂的校园恋爱。

最后摇摇欲坠了:不同步的生活,越来越少的沟通,彼此积攒的不满。

但为了让这段关系不终结,

男生提出了一个直接的解决方案:

结婚吧。

“结婚后,

一起过日子吧。

我们又会回到以前那样的。

这世上结婚的夫妻,

都会慢慢忘记恋爱的感觉。”

他理性地描绘了婚后的景象:

他会成为爸爸,她会成为妈妈。

手牵着手,去散步。推着婴儿车去逛街,买辆车去野营。

“花时间,一起过完这辈子。”

女主理性地拒绝了:

“又要降低标准吗?”

问题不会随着结婚自动消失。

用一种看似和谐的婚后生活,并不能掩盖彼此关系里的漏洞。

尽管人们常说,结婚需要冲动。但我却感觉,结婚往往被当作一种“快餐式”的解决方案。

比如用来终结痛苦。

作家阿兰·德波顿清醒地戳破过:

“我们寄希望于结婚,

能够彻底地终结爱情对我们生活痛苦的支配。”

维持恋爱关系,要精力和心力。结婚吧,一劳永逸。

比如用来终结孤独。

我听过太多对独自生活、独自变老的恐惧,这似乎也是对婚姻的期待:

跟生活对线再难,都会有人陪你双排。

但我必须和你分享这句提醒,来自《单身社会》的作者克里·南伯格:

“没有什么比和错误的人生活更孤独。”

所以你会看到社交网络上有这样的提问:

结婚后也会孤独吗?

答案是:当然。

“一天只有下班后见面。

一起吃饭, 他一直刷视频,头也不抬。”

@Nann

“结婚后,几乎失去了所有闺蜜。只要单独回娘家,

第一句肯定被问:

‘他怎么没来?’

我和他已经捆绑了。我自己的人生,像透明了一样。”

@明lili

我很敬重的一位女性长辈告诉过我:

“不学会独处,就变得更为孤独。”

这也是我今天想要分享这个观点的原因:

一段成功的关系,不是只有一种结局。

“爱情里没有婚姻”,也是个可选项。

歌手陈绮贞也是这么选的。

虽然她和男友最终分手,结束了 18 年的恋情。但我想给你看他们共同的声明,很触动人:

“成功的关系有很多种可能性。

每段感情都会走到下个阶段,

有的人是婚姻。

(有的人不是)”

大家惋惜这段关系没有 happy ending 。

也有人质疑,早一点领证,是不是就能约束对方,就不会散了?

但他们扶着彼此的肩,向大家解释:

双方一起度过的 18 年,没有浪费。

“18 年,没有让我们怀疑爱,

反而让我们更愿意爱人与被爱。

懂得爱人,才是大人。”

这难道不是另一种 happy ending 吗?

我还想和你分享另一位女性,女星曲家瑞。

熟悉《康熙来了》的人,肯定知道她,“最有梗的嘉宾”。

她 56 岁,至今未婚,却一直在恋爱。《人物》杂志对她的专访,标题就是, “曲家瑞永远在恋爱” 。

30 岁时,她差点就进入婚姻——

是初恋。双方分分合合又重逢。对方是医生,薪资、社会地位都是上乘。

决定分手是一次闲聊:

——“你到底有多爱我?”

——“很爱你啊,

你就像我们家客厅陈列的陶瓷雕像,我要好好保护你。

你这么会说话,又带得出场,医院同事都会羡慕我。”

(以上来自《人物》杂志)

曲家瑞决定分手。

“他眼里我是陶瓷,连个人都不是。”

女孩们很喜欢“一直在恋爱”的曲家瑞,把她当作偶像。

有意思的是,当年大 S 闪婚生子,女孩们涌去给曲家瑞留言,拜托不要结婚,要不然没有崇拜的人了。

曲家瑞清醒地告诉大家,不是结了婚人生就没有可能性了。

而是,你结婚或不结婚的选择,

“永远对自己忠诚。”

这也是我今天想再次和你分享的,“爱情里有婚姻”,“爱情里没有婚姻”,都是一种可选项。

但没有一项:

是所有女性的必选项。

就像作家三毛在《稻草人手记》里说的那句话:

“我喜欢看见幸福的人,不管他们结不结婚。”

撰稿:图拉拉

来源:新世相


哪里尊重女性 哪里的男人就不愁暖被窝

我是一个偏直男的男性,对女权主义也没有特别的好感。但我特别想说一句:一个对女性更为宽容友好、女性权益更能得到保障彰显的城市,才是男性的最大福利。

冰川思想库特约研究员 | 张明扬

原本“可以”留在农村给大龄男暖被窝的女生都去哪里了?答案可以很简单粗暴:去了大城市,去了北上广深杭。

但答案也可以稍微复杂些。

根据今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也就是说,在全国范围内,男多女少,男性多了3000多万。

但是,如果分析国内大城市的人口数据,会发现一个完全相反的现象。

根据公众号“城市战争”的统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京、杭州、苏州、沈阳、厦门、佛山、东莞、天津、宁波、青岛这十五个大城市中,户籍人口均出现了“女多男少”的态势。

01

浙江这个样本很有代表性,在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这些更为发达开放的浙北城市中,均是女多男少;而浙南则反之,与男多女少的全国性趋势一致。

就时间来说,广州是到2018年,才首次出现女多男少;深圳是到2019年;北京是2017年;而上海则要早得多:2007年。到2019年时,上海的女性已经比男性多出了16万。

在更为直观的真实世界中,如上海这样的东部大城市,女多男少的情况比以上数据可能还要得多。在上海,早在十几年前,本地新闻媒体就开始热炒婚介市场单身男女比例高达1:4的悬殊比例。在更具话题性的本地相亲角中,1:4的比例可能还说少了。

在北上广深的日常生活中,我想很多人都碰到过被请托做媒的经历,我的个人经历是:基本上请托的都是女方亲友,而身边的男性,但凡是稍微像样点的,早就名草有主了,以至于在上海做媒的成功概率越来越低。

我现在听到此类要求都是苦笑。

▲ 职场女性 ( 图/图虫创意)

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为何女性多,重要原因之一应该是:外地女生更愿意留在大城市。

而原因呢?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因为大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更多啊。这自然没错,可以视作最关键的因素。

但是,经济决定论有一个小bug在于:经济发达作为吸引力是不分男女的,那又如何充分解释“女性比男性更愿意留在大城市”呢?

02

在知乎上,有很多女生都谈论过这个话题:她们为何再辛苦还是要努力留在大城市?

很多回答都充满了感情。有一类回答令我印象极深:在大城市,无论是生活、工作环境还是舆论氛围,对女性都是比较友好的,人们很少因为你是女性就带上有色眼镜看你。

有一个热度很高的回答是:在大城市,没人有兴趣盯着你的私人生活,没人说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娃就是怪胎,没人仅仅因为女性三十岁了就强行给她介绍各方面都比她差很多的男性……也很少有人把家务就当成是女性单方面的义务。在这里,人们很少无所顾忌地提出重男轻女的言论,更不用说很多村镇“卖女儿贴儿子”的传统。

上述的回答用这样一句话收尾:人大多是趋利避害的,既然已经见过阳光,那自然更愿意待在阳光下。

这个精彩的回答出自一位沪漂女生,但这一类的回答在知乎上、在各类社交媒体上可以见到不少,可以视作她们这个群体的共情。

▲职场女性日常 (图/图虫创意)

她们很反感这样一些功利性的说法:男性不能没房,所以无法留在大城市;女性可以(和大城市男)结婚改变命运。

03

我是一个偏直男的男性,对女权主义也没有特别的好感。

但是,站在一个生活在大城市,待在上海十余年的男性角度上,我特别想男性本位且“精致利己主义”地说一句:一个对女性更为宽容友好、女性权益更能得到保障彰显的城市,才是男性的最大福利。

很多年来,在上海、成都、杭州这样一类女性地位比较高的大城市中,当地男性遭到了各种花式嘲讽,比如,上海男人就被叫作“小男人”。

这种嘲讽很多是调侃和善意的,但也有一些是基于大男子主义和男权立场的,大意无非是说:你们那里的男性活得太憋屈了,太不幸福了还是爷们不?

是不是爷们这事我不是很关心,但憋屈和不幸倒是可以扯两句。

在大男子主义风行的地区中,男性活得真是太幸福太不憋屈了,幸福到连姑娘都跑光了,幸福到择偶难都要请求政府调控,幸福到“暖被窝”这么卑微丢人的话要被全国人民嘲笑。

站在(他们)男权的角度上,说一句政治极不正确的话:在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讨不到老婆,连女人都留不住,更丢男人体面的事情呢?

大男子主义和男权文化一时爽,女生都跑光了可怎么办?你再想作威作福,总得先有个老婆吧,或者,先谈个不把女生吓跑的恋爱先?

▲创意图(图/图虫创意)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甚至可以说,生活在大城市的男性(自然不止大城市),他们以自己的宽容、开放、平权、拒绝家暴、尊重女性、职场平等、怕老婆、做家务、带娃、陪做作业、不出去鬼混……重新定义了何谓现代男性,干净利落地赢得了这场“男性魅力之战”,让那些还在哀嚎“我为什么找不到老婆”的“老爷们”向隅而泣。

而大城市的男性得到了什么?他们得到的远不止是易于恋爱婚嫁的婚恋环境,单身时频频出现的浪漫机遇,连我这样的歪瓜裂枣都可以抱得佳人归,他们还得到了:在春熙路、武林广场、西单、淮海路……上无数次让你眼前一亮的青春风景,工作场合中自信、漂亮的女同事(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在这里,我并没有鼓吹女青年结婚的意思。正是因为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对女生是否单身不在意不评判,更何况是“暖被窝”,让姑娘们自由从容地选择人生的方向,才在实质上带来了更多的爱情与有爱的婚姻。

这不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么?

事实上,大城市男性其实也不用特别做些什么,争取女性权益的事自有女性自己争取,我们只要坐在一旁欣赏、鼓励、宽容、不说风凉话,就得到了以上的种种美好,这个世界对我们男人的要求真不高。

04

用现在流行的“大棋论”来说,上海和那些文明开放地区的男性下了一盘大棋:我们只需要尊重女性,丢掉传统男权的旧包袱,就得到了爱情、婚姻、繁花似锦的城市,得到了整个世界。

而我们的对手盘并不是那些还在为男女平权奋斗不息的可爱姑娘们,而是那些还在固守男权价值观,等待暖被窝的“真男人”们。我们平权得更多,就有更多的女生奔着文明开放的向往来到我们的城市,丰富我们的生活。

现在再看看,我之前说的那句话“一个对女性更为宽容友好、女性权益更能得到彰显的城市,才是男性的最大福利”,有错么?

或者说,哪个地方更平权、更尊重女性,哪里的男性就更配得到爱情。

▲创意图(图/图虫创意)

我知道,一些女权可能对我的这些男性本位和精致利己主义者很不齿,或者认为我在“物化女性”。对此我没有任何意见,因为我本来也不是什么女权主义者。

我只是觉得,生活在一个女性感到惬意舒适的环境中,我会同样感到幸福,甚至更幸福。

当然,如果尚未觉醒的男同胞也对我有意见的话,也没关系。希望你们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也升级一下观念,比如可以首先从抛弃“暖被窝”这样的说法做起。




女青年凭什么要去“暖”农村大龄男青年被窝

湖南省湘阴县政府网站发布一份公告称,目前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问题比较普遍和突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问题正在逐步由个人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农村大龄男青年的婚姻问题,当地政府提出,要“鼓励女青年留在家乡”。

一些地方媒体直接提出:“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

我们听说过“村村通工程”、“菜篮子工程”以及“教育助学工程”等,可这“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还是头一回听说。

这一“工程”的提出,立马就在网上吵翻了。

反对声音特别大的有两个群体,首先是女青年。在现在这个时代,恋爱也好,婚姻也好,它是自由的,别说政府干涉了,很多时候连爸妈都干涉不了。

女青年凭什么要“牺牲”自己,去“暖”农村大龄男青年的被窝?

在这里用“牺牲”这个词,不是歧视农村,也不是歧视农村男青年,而是社会现实就是如此。农村的基础设施,工作环境,收入水平等等,各方面都很难跟城市相提并论。

我就是在湖南农村长大的,太清楚湖南的城乡差距了。

其次就是城里男青年。别光说农村男青年难娶媳妇,城里男青年也不好找老婆。

城里不少男青年的婚姻问题,就是靠娶农村媳妇来解决的。鼓励女青年留在家乡,去跟农村男青年婚配,那城里大龄大青年怎么办?

这是一个存量竞争的问题。蛋糕只有这么大,不管怎么分,都会有人吃不到。

中国男多女少,男性比女性多出3000万。可其实剩男和剩女的数据,远超3000万。

为什么?因为底层的剩男,找不到对象。但顶层的剩女,谁都瞧不上。在婚姻经济学中,这是典型的A女和D男的冗余现象。

也就是说,一方面是,农村剩男找不到农村媳妇;另一方面,农村剩男也匹配不到城市的精英女性。在3000万男光棍中,一线男可以匹配二线女,二线男可以匹配三线女,三线男可以匹配四线女,以此类推,最终,剩男就规模性地被挤兑到农村了。

到了农村,就没有下线了,农村男就只能打光棍了。这就形成了农村大龄男青年难以完成婚配的现象。

说句实在话,农村不乏有优秀的男青年,但优秀的男青年大多离开农村,进城安家了。这是城乡差距下的人口迁移。能去县城买房安家的,就去县城了。能去市区买房安家的,就去市区了。

留在农村并剩下来的男青年,大多数都收入水平较低,在城市落不了脚。从1978年算起,中国城镇化进程已经走完42年,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3%。这意味着,农村大龄男青年在爸妈那一代,就没有跨入中国城镇化的大潮。到自己这一代,还是无法融入城镇,还是成了农村的留守青年。

城乡差距,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社会现实。对农村男青年而言,要在婚配上取得优势,要从根本上改变问题。

我们不能鼓励女青年留在农村,这不符合中国城镇化的潮流。况且,随着我国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想鼓励女性规模化地返乡,去解决农村男青年的婚配问题,完全就是本末倒置,无稽之谈。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真正想要解决农村男青年的婚姻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降低房价,给予农村男青年更优惠的购房贷款,帮助更多的农村男青年进城,让他们真正地融入到城市之中来。

农村青年进城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房价。湖南房价还算控制得比较低,我老家县城的房价每平方也就两三千,市区房价五千左右。去沿海城市打工,存个四五年基本都买得起。

这主要是因为省会长沙的房价控制的很严格,只要长沙房价不涨,湖南省其他城市房价就涨不上去。

像湘潭市,株洲市的房价长期排在全国城市房价倒数前十名。

但是,很多农村男青年由于文化低,没有进城的概念。赚了钱后,就在农村的宅基地上,盖新房。虽然住的地方解决了,但农村身份并没有改变。在婚恋市场上,仍然处于难以扭转的劣势地位。

而且,在农村盖房子,村民之间还存在显著的攀比现象,耗资动辄五六十万,负债可以达到50%以上。这个钱,本可以在城市付首付,买房定居。可是,在农村盖了楼,又负了债,进城机会就十分渺茫了。

此外,队长强烈建议,农村男青年进城安家时,一定不要放弃原有的农村户籍。因为它是一个农村男青年一辈子的退路,也是一个农村男青年最大的靠山。只要还有农村户籍,就拥有农村宅基地、农田等农业资源的使用权。

压在农村男青年头顶的另外一座大山就是:彩礼。你可以说它是一种陋习,但消灭彩礼,比消灭灵魂还要难。就算彩礼被消灭,那它也一定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

彩礼为什么越来越高?根源还是在于,剩男内卷了。不愿意留在农村的女性去城里了,愿意留在农村的女青年,就成了稀缺品。

在有限的农村未婚女性中,农村大龄男青年不得不进行激烈的内卷式竞争。要想摆脱这种内卷,一个是前文中说的,让自己进城。另一个则是,引进外国未婚女性,比如越南、泰国、老挝等女性。

之前很火的越南新娘

在这一点上,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我们不鼓励买卖式的婚姻,但我们可以推动跨境相亲。不管是倾向于物质,还是倾向于真爱,其流程完成可以跟国内一样。

双方先在网上接触,有意向后,再到国内见面,要什么条件,相互透底,约定彩礼,日子,就可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跨境婚姻了。流程完全可以参照国内的相亲流程,只是新娘变成国外的罢了。

有了跨境婚姻的竞争,剩男内卷压力减少,农村的高彩礼自然就会被打压下来。

鼓励女青年去“暖”农村男青年的被窝,是可笑又荒唐的。农村男青年想要娶上媳妇,这事不能靠政府来分配,关键还得靠自己。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爱情和婚姻也是要奋斗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3-29 02:22 , Processed in 0.0259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