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www.myoldtime.com/foru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16支球队15支靠房地产 中国足球的“含房量”

已有 108 次阅读2021-9-23 15:59 |系统分类:时政

16支球队15支靠房地产 中国足球的“含房量”

图片

目前中超16支队伍中,有15支球队的实控方与房地产有关,其中10家企业主营业务就是房地产,5家的经营业务涉及房地产。但到了下赛季,这份名单的“含房量”恐怕就要下降不少了。

来源⎮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

文⎮巴九灵

众所周知,在过去8年里,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一直是不折不扣的“中国足球房地产超级联赛”。

目前中超16支队伍中,有15支球队的实控方与房地产有关,其中10家企业主营业务就是房地产,5家的经营业务涉及房地产。

图片

但到了下赛季,这份名单的“含房量”恐怕就要下降不少了。

稍微观察这份名单,我们就会发现不少企业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

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三条红线”政策让地产企业的主营业务承压;二是足协新推出的投资帽、工资帽、中性名等政策,让地产企业投资足球的意愿锐减。

特别是中性名政策。

原本,很多地产企业投资足球,图的就是个名。现在在新规之下,球队名不得使用与俱乐部股东或股东关联方的字号,比如,广州恒大队改名了广州队,广州富力队改名广州城队。这下,地产企业连名都图不到了,大面积退出的可能正变得越来越大。天津队的原股东泰达已经退出,河南队的建业地产也传出了放弃的声音……

地产企业和中国足球的渊源很深,从1994年中国足球开始职业化联赛时,就已经有万达、建业、亚泰等企业投资足球了。

到了2012年,恒大通过广州队名利双收之后,地产企业进军足球的浪潮正式兴起,富力、华夏幸福、绿地、佳兆业、一方等企业纷纷进军足球,不停地刷新转会纪录和薪水纪录。

中国足球明明形象不佳,为什么当年它们还如此趋之若鹜?如今纷纷准备退出,根源又是什么?

为何地产企业钟情足球?

地产老板钟情足球的原因有很多。

足球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曼彻斯特、巴塞罗那、米兰、慕尼黑,这些远隔重洋的城市,能为不少中国人所知晓,足球队可谓厥功至伟。

在中国,当然也不例外。比如国安之于北京、申花之于上海、大连队之于大连。

图片

2013年下半年,上海申花队的投资人朱骏想要退出,本着“上海不能没有足球队”的初衷,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体育局开始积极串联,寻找新的投资人。最终,本地的大型地产企业绿地集团选择接手。

绿地集团执行副总裁吴晓晖对媒体明言:如果没有政府关心和牵线搭桥,绿地不可能进入申花。

其次,搞足球和搞地产非常相似。

房地产的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大、见效快。只要钱到位,拿完地后,最快三个月就能出设计图,半年就能开始售楼收预付款;职业足球也是如此,转会期斥巨资、开高薪签下几位大牌球星和教练,当年就能形成有效的战力,弱队立刻可以变身强队。

比如,恒大在2010年接手广州队后,签下国脚郜林、郑智等,当年就获得中甲冠军。次年升入中超后,又以世界前十的薪水网罗到了巴甲MVP孔卡,球队提前四轮夺冠。孔卡薪水之高,让外国球迷都忍不住调侃:连皇马的伊瓜因听了都吓一跳。

而且,“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一点,也与房地产老板的世界观高度契合。

某地产公司曾推出过“开盘工期≤3个月,奖励20万元”的规定。当地产老板们进入足球行业后,这个习惯也被带过来了。从万达到恒大的20年来,老板带着现金进更衣室发赢球奖金的传统,得到了完美的传承。

第三,搞足球可以提升影响力。

恒大许家印曾经算过一笔账:

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的话,1秒钟大概15万元。我们一场球下来,比如说4月2日中超开幕式在广州举行,有25家电视台现场直播,有300多家媒体报道。11个运动员穿着印上了“恒大”两个字的球衣,你说是不是很值钱?一个半小时的直播时间,如果做广告,要多少钱?

实际上,这笔精明账不是许家印的原创,在国外早就有人算过了。英格兰纽卡斯尔联队的老板麦克·阿什利曾公开表示,自己投资足球队就是为了让他的公司获得更多的名气和生意,他甚至曾把俱乐部有121年历史的足球场改成了自己公司的名字。

广告账只是最初级的,更深层的影响力是难以量化却又无比巨大的。

切尔西的老板俄罗斯富豪阿布拉莫维奇、巴黎圣日耳曼的金主卡塔尔主权基金、曼城的金主阿联酋阿布扎比财团多年来在足球队上的花费高达数百亿欧元。与其说他们是在炫富,不如说是在花钱买影响力。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它能带来的曝光度是其他体育项目难以相比的。

恒大入主广州队10年,总投入超百亿元,但仍有很多人说恒大其实赚翻了,就是因为足球带来的高曝光度,助推恒大从一个区域性的企业,成长为全国龙头。

房地产足球的症结何在?

从国际经验来看,花钱搞足球并不是问题,问题是钱没有花在该花的地方。

中超这些地产老板在入主球队时,都会强调自己计在长远,会大力发展青训、培育球市,口径一致得让人怀疑他们有一本共同的教科书。

而在正式入主后,他们做的事却与自己之前的声称完全相反——花钱买球星。看来,这本教科书的上下册相当割裂。

正在进行的世界杯亚洲区选拔赛上,中国队的平均年龄为30.6岁,是同组6队中最大的,29人大名单中有18人超过30岁,这些残酷的数据,足以反映这些年中国足球在青训上的缺失。有球迷说,但凡这些年房企拿出转会费的一半来搞青训,也不至于走到青黄不接这份儿上。

从中国足球的角度出发,这些钱没花对;从房企自身的角度出发,这些钱也没花对。

据广州队的财报显示,它们过去七年连续亏损,而且越亏越多,累计亏损75.83亿元。

图片

可花了这么多钱,其总资产也仅有24.8亿元。

原因何在?

青训学校、场地设施、球市基础等,都是可以留给后来人的资产,有可能卖上价,恒大在这方面投入很少;而球星则是养护费高、会贬值的“消耗品”,对下家而言不是财富,而是负担,谁会愿意接手呢?恒大偏偏在这方面花费巨大。

彭博社的资讯分析专家认为:

目前广州队的业务价值评估为0。

广州队现在仅仅是一台“油耗”很高、能制造一定关注度的机器,并不能带来任何盈利。其实,又何止是广州队呢?河北队、申花队、广州城队等,对它们背后的地产企业而言,都是如此。

想继续维持?“三条红线”压力下,早就力不从心了。

想转手卖给别人?无用的贵物,谁会愿意接呢?

不过,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不好交代也只能交代,比方说苏宁就已经这么干了,江苏队上赛季刚夺冠,这赛季就直接解散。

图片

房产老板真的搞不好足球?

地产企业主导中国足球的二十多年,也是中国足球被世界先进水平拉开差距的二十年多年。平心而论,这口锅全让地产企业来背并不合适,只不过,它们本可以做得更好。

没有做好的根源,在于地产企业与足球事业在气质上的差异。

发展足球需要的是超凡耐心和细致规划,只有热爱足球,才能做得下去。

中国足球历史上还真有过热爱足球的老板——浙江绿城的宋卫平,他搞足球的成绩,现在回过头去看也是最好的。

前两天,浙江队刚在全运会上夺冠,主帅许磊在赛后采访时郑重感谢了宋卫平:

感谢宋总为浙江足球、绿城足球的付出。绿城23年青训,从搭建架构,到完善梯队建设,再到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出……

2014年,绿城周转困难,足球队难以支撑,需要引入投资者,本来已经和阿里巴巴谈妥,但马云最后放弃了绿城,牵手恒大,宋卫平声讨其“不爱浙江爱美人”。

重点是,热爱足球的宋卫平也认为恒大是“美人”。

40年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让地产企业形成的是效率至上、资金为王的观念,“钱花得多的是大爷,钱赚得快的是祖宗”。进入足球行业后,初期的顺利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观念,大家都认为立竿见影是理所当然,连宋卫平都受到了影响。

马云的选择固然无可厚非,但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越来越高的转会费和薪资,以及越来越差的青训。

去年,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在会议上讲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

中超俱乐部平均投入是日本J联赛的3倍,韩国K联赛的10倍;中超俱乐部一线球员的工资薪酬是日本J联赛的5.8倍,韩国K联赛的11.67倍。

为了纠偏这个畸形的现象,陈主席推出了限薪令、中性名等政策,展示了高层想要收拾乱局、稳扎稳打搞好足球的决心。

这套政策组合拳再叠加疫情、房地产“三条红线”,让地产企业有了离开中国足球的充分理由。

只是,他们应当记住,如今在变化的不只是中国足球的行业环境。它们本业的环境,也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来源:《财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3-29 02:25 , Processed in 0.0219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