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www.myoldtime.com/foru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警卫员73年前在云南牺牲 营长一家三代为其守墓

已有 271 次阅读2017-9-23 06:17 |系统分类:时政

警卫员73年前在云南牺牲 营长一家三代为其守墓

钱家人一直坚持为唐明喜守墓供图/孙春龙

86年前的9月18日,日本突袭沈阳,进而侵占整个东北,14年抗日战争拉开大幕。

今天上午,云南省施甸县上空将响起防空警报。作为中国远征军向日军发起滇西大反攻的驻地,这里留下了众多的无名战士墓。也有一些牺牲的战士,凭借当地人口口相传的记忆留下了姓名,执着地“等待”后人的音信。

家住施甸的钱有万老人的父亲曾是中国远征军的一位营长,当他的警卫员唐明喜在这里牺牲后,钱家三代人在这里落户并为其守墓至今,期待唐明喜的后人有朝一日能够找到这里。

怒江两岸的无名墓

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苏泽锦一直在为寻找长眠于滇西的远征军英烈后人而四处奔走。

苏泽锦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她家就住在怒江东岸,从小到大,自己不知道听到了多少有关远征军的故事。当年,苏泽锦的两位叔公作为民工参与了为远征军运输粮草弹药的工作。后来战争打响,两人又负责往后方医护站转移伤员。“我从小就听二叔公、小叔公讲这些故事。”

或许是因为听多了远征军的故事,1984年参加工作后,苏泽锦开始正式整理远征军的资料。在县文化站的工作外,她一个人走遍了施甸、龙陵、腾冲、德宏等地,收集资料、采访老兵,“我都是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到处采访,到现在30多年了。”

苏泽锦介绍说,施甸是远征军与日军对峙时中方医院所在地,1944年远征军发起滇西大反攻之后,每场战役都有很多伤兵被送回施甸后方医院进行救治。其中一些人,在运送途中就牺牲在担架上,还有一部分伤员即使顺利抵达医院也因伤势过重不久离世。由于当时条件有限,这些士兵大多被集体埋葬在施甸境内,大部分都没有留下墓碑。“至少有几十座,但还有很多需要去‘打捞’确认。”

三代人为战士守墓

唐明喜墓最初也没有墓碑,但不同的是,有人记得墓里葬着谁。负责守墓的是钱有万老人一家,老人的父亲钱耀宗时任中国远征军71军87师261团一营少校营长,而唐明喜是他的警卫员。

1944年5月,滇西远征军发起全面反攻,87师261团伤亡惨重,钱耀宗在战争中脸部受伤,而警卫员唐明喜也在保护他时身受重伤。由于当时后方医院已经住满了伤员,钱耀宗就让人将他和警卫唐明喜送回施甸英村交给自己妻子照顾。不久,钱耀宗伤愈返回部队,临行前,他一再交代妻子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警卫员。

战争结束,钱耀宗得以回家。此时他才知道,当年自己离开后不久,唐明喜就因伤重过世。妻子省吃俭用买了一副棺木,将他葬在了当地。此后,浙江人钱耀宗在施甸度过了自己的余生,临终前他嘱咐儿子,一定要照顾好唐明喜的墓地,为他找到家人。

如今,钱有万也已是74岁高龄的老人,为唐明喜守墓的工作就又交给了他的儿子钱立勇。今年55岁的钱立勇说,从自己记事起,家里人每年去为爷爷扫墓的时候,也一定会去唐明喜墓前,除除草添添土,“一大家子都去,毕竟他是爷爷带来的亲人。”

不曾放弃的寻亲路

苏泽锦最初以为唐明喜的墓地又是一座无名战士墓,却从其他人的介绍中听到了钱家三代人为唐明喜守墓的故事。此后,她也成为帮唐明喜寻找后人的队伍中的一员。

这仿佛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有关唐明喜的资料留下的实在太少,“只知道是河南人,已经结婚”,时间过去了70多年,想凭借这样有限的信息找到一个人,实在太难。但他们没有放弃,因为有前例可循,2016年,苏泽锦通过网络发布了寻找四川籍烈士简少良后人的信息,不久苏泽锦就接到了简少良后人的电话。今年7月,简氏后人第一次在施甸祭拜了这位失联多年的亲人。

苏泽锦相信,他们一定会找到唐明喜的亲人,钱立勇同样也信心满满。目前,他们已经初步找到了四个符合条件的“唐明喜”,还在委托河南当地的志愿者进行最终确认。

对话

“爷爷带来的亲人不能丢”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志愿者辗转联系到了钱有万老人的儿子——第三代守墓人钱立勇。钱立勇告诉北青报记者,每年清明节他都会去唐明喜的坟前祭拜,并且会把守墓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因为唐明喜是爷爷带过来的亲人。”当问及唐明喜的家属时,钱立勇表示,会一直坚持找下去,“如果能确定他河南那边的家属,我希望他家属能过来看看,看看他当时抗战的地方。”

“守墓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北青报:你们从哪年开始守墓的?

钱立勇:很多年啦,大概是从1945年开始,从我爷爷到我这儿都三代了。

北青报:墓主人是您爷爷的警卫?

钱立勇:对对对,他叫唐明喜,当时为了救我爷爷受了伤。

北青报:您有兄弟姐妹吗?现在只有您守墓吗?

钱立勇:我是老大,我有妹妹的,她们不在家,平时工作忙。守墓是我爸爸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一大家子都去。

北青报:会不会影响工作或者外出啊?

钱立勇:也没有什么影响,一般正常的话就是到逢年过节和特殊的日子,都到他的墓前祭拜一下。

“他是爷爷带过来的亲人”

北青报:您父亲现在70多岁了,还会去扫墓吗?

钱立勇:能去的都会去,老老少少都去,各地的亲属那一天坐飞机也好、坐火车也好,都要一起去扫墓的。

北青报:妻子和孩子都支持您守墓吗?

钱立勇:都支持的,一般祭坟的时候,都会去的。我妹妹她工作忙,但清明节的时候还是会去一下的。

北青报:您有几个孩子?会让孩子继续守墓吗?

钱立勇:我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现在去祭拜的时候,小孩子都去的,我儿子已经跟着我去了。

北青报:有没有想过放弃守墓?

钱立勇:还没有想过,因为他是我爷爷带过来的亲人。

“总会帮他找到亲人的”

北青报:您这边是什么时候开始找他家属的?

钱立勇:从去年开始的,现在一直在联系。我们知道他是河南的,具体是什么地方的还不知道。我们现在已经找到4个同名同姓的,但是具体是哪一个还不确定。

北青报:现在还在继续找吗?

钱立勇:我们已经确定他是结婚了,他是十六七结婚的,其他的还需要再跟河南这边核实。总会帮他找到亲人的,让他们看一看祖先生前战斗过的地方。

北青报:如果找到他的家属,会把他的墓迁回河南吗?

钱立勇:这个家属如果确定了,要看他们那边的意愿,他们愿意迁回去还是留在这儿。

北青报:如果家属不愿意迁走,你们还会继续守墓吗?

钱立勇:那肯定的,我们还打算以后把这些抗战的老兵迁到一起,在本地建一个陵园,把他们埋在一个地方。

北青报:那边有很多这样老兵的墓吗?

钱立勇:有的,在大概方圆60多公里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因为他们当时是随便埋的,所以想把他们迁在一起。因为没有那个墓碑,确认身份比较困难。

文/本报记者孔令晗实习记者袁金萍

来源:北京青年报

 

红军被抛入井中,遗骸打捞出后该如何安葬

 

(打捞上来的红军烈士遗骸)

9月22日,广西灌阳县通报称,当地打捞出来的超20例人体遗骸,正是1934年遭捆绑丢入酒海井而遇难的红军。

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周日(9月24日)该县会将这些遗骸迁葬到酒海井红军墓中,入土为安。对于烈士该安葬在何处,民政部规定指出,主要有4种选择,牺牲地、户口所在地皆可。

生前曾遭残酷的折磨和迫害

此次发现红军遗骸的地方名叫酒海井,位于广西灌阳县新圩镇和睦村。

当地村民蒋发兆透露说:“从小就听说有受伤的红军战士被敌人投入酒海井的故事,听老人们讲,多数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娃娃兵。”

原来早在1934年11月,为确保中央纵队及后续部队安全渡过湘江,红三军团红五师在师长李天佑、政治委员钟赤兵的率领下,与中革军委炮兵营,在灌阳镇排埠江至新圩一带,浴血阻击桂军。

前来接防的红六师十八团被桂军分割包围,大部壮烈牺牲。红五军团红三十四师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从11月29日由湖南进入灌阳,到12月7日离开灌阳再次进入湖南时,部队仅剩200余人。

在灌阳战斗期间,红军设立在新圩镇和睦村下立湾祠堂的战地救护所里,有一百多红军重伤员因战务紧急来不及转移而被敌人抓住后被活生生地扔进酒海井里而全部壮烈牺牲。

(酒海井)

一名叫刘来保的老红军曾口述称,1934年,他在战场上身负重伤,倒在酒海井附近的山上,目睹了百余名红军遇难的悲剧。当时,刘来保躲在山附近的树下,看到上百名红军被绳子捆起来,甚至绑上石头,被丢入酒海井遇难。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表示,遗骸旁有打结的棕绳和石块,部分遗骸被棕绳裹住,说明生前曾被捆绑过。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李法军表示,从骨骼看,这批红军生前营养不良,“在生前遭受了残酷的折磨和迫害,并且被残忍杀害”。

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这并非灌阳县首次举行红军烈士迁葬仪式。比如在去年9月,第一批烈士遗骸迁葬仪式举行,散葬的6名烈士被安放在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的标志建筑红军帽下。

(去年安葬烈士)

据悉,1931年至1934年,红军三过灌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惨烈战斗,6000多名红军在此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由于战斗形势紧迫,一般由当地百姓就地埋葬,故灌阳县境内红军烈士散葬之处甚多。

当地表示,此次安放只是开始,随后还将继续组织人力把散葬在境内80余年的红军烈士忠骨集中迁葬到纪念园里,以便后人缅怀祭奠,让牺牲的红军烈士安息,让红军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烈士安葬后原则上不迁葬

从上述报道来看,这些红军烈士是被安葬在牺牲地。如果他们的家人获悉消息后,能将遗骸领回吗?

看法新闻记者发现,对于烈士该如何安葬,早在2013年4月,民政部就已制定《烈士安葬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烈士可以在牺牲地、生前户口所在地、遗属户口所在地或者生前工作单位所在地安葬。

故而我们会看到,今年4月,山西以隆重的礼节在平型关烈士陵园为灵丘县籍抗日烈士李振嘉举行安葬仪式。至此,在江苏长眠75年的烈士李振嘉终于魂归故里。后人最初希望让烈士遗骨回归故里,但当地村民一直感念李振嘉的战斗精神和爱国情怀,希望烈士骨骸永远留下来,以传承他的精神。李平尊重当地乡亲愿望,同意将骨骸留在当地,只带伯父坟前一抔土回家。

(打捞烈士遗骸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民政部公布的办法,烈士在烈士陵园或者烈士集中安葬墓区安葬,同时原则上不迁葬。烈士陵园、烈士集中安葬墓区是国家建立的专门安葬、纪念、宣传烈士的重要场所。

而且,办法也明确指出,运送烈士骨灰或者遗体(骸),由政府举行必要的送迎仪式。其中烈士骨灰盒或者灵柩应当覆盖国旗。需要覆盖党旗或者军旗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国旗、党旗、军旗不同时覆盖,安葬后由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保存。

此外,烈士陵园、烈士集中安葬墓区的保护单位应当向烈士遗属发放烈士安葬证明书,载明烈士姓名、安葬时间和安葬地点等。没有烈士遗属的,应当将烈士安葬情况向烈士生前户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来源:观海解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4-25 09:20 , Processed in 0.0198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