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晓歌的个人空间 http://www.myoldtime.com/forum/?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日志

《晨播暮耕结硕果 》--------林嗣丰文集《牛人牛事》读后感

热度 9已有 701 次阅读2021-4-21 12:44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写作

林嗣丰老师是我们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中公认的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人,他不仅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而且是我们报纸杂志的主要编辑,得力骨干。他平时写的文章,我就非常欣赏,总是感到文采飞扬,受益菲浅,能获得精神的享受。

好几年前,我听说林老师写了传记体的回忆录,就很感兴趣地拜读了一部分。见我很感兴趣,林老师便问我是否能让赵大砥老师过目并且帮助一下,印刷出版。我就把它介绍给了赵老师。赵老师看了以后,同意通过知青研究会的颐若文化基金出版。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正式出版需要删节不少,全部出版有困难,后来就没有下文了。说实话,如果把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删去,就不是整体了,失去了回忆录的意义。我感到非常遗憾。幸好去年疫情期间,听到了在友人的帮助下,林老师的书得见天日,非常为他高兴。下半年,我果然收到林老师特地寄来的《牛人牛事》一书,如获至宝,非常感谢,为之庆贺。由于疫情,也无法当面感谢和祝贺林老师,趁此次书评会,特表示迟到的感谢和衷心的祝贺。

平时就一直感觉林老师谦和、文静,儒雅、多才,而《牛人牛事》一书,让我更加近距离地走近真实的林老师,了解他丰富多彩、柔中有刚的一面和值得自豪的人生。

生活给了林老师太多的磨难和曲折艰辛。他自幼丧母,两个妹妹被迫送人骨肉分离;十年浩劫中不幸丧父,还是在他下乡赴黑龙江以后得知父亲意外去世的消息且无法回沪奔丧。比一般的年轻人多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折磨,这些都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非常严厉、非常沉重的打击和灾难。如果不能从这些打击中顽强地挺立过来,走出阴影,那他的人生将会有许多的灰暗和晦涩。我的先生也是幼年丧母,文革中丧父;虽毕业于重点中学,哥哥姐姐都去外地,但也免不了要下乡;使我先生的生活中也有非常多的坎坷艰辛。这些都与林老师的经历有不少共同之处和感同身受。我也更加感到林老师的许多不易。幸亏林老师在长辈的呵护抚养下,在爱他的人们、包括祖父祖母、姐姐、老师、继母等许多善良的人关心爱护下,健康地成长,渡过了非常艰难的岁月,也显示了他过人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毅力。他的过人意志是在特殊经历下历练的结果,也是他与命运抗争的胜利。他也回报给了人间更多的爱意。在提到那些不平凡的往事的时候,林老师反映出来的仍然是坚毅,阳光,开朗,和对爱他的人的感恩。

在林老师的回忆录中,我们看到那个年代中学生的真实生活。在六十年代中,我们国家逐渐克服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毛主席的教育路线方针,“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指示,体现在的全国的中小学教育中。那时学校的氛围是健康活泼向上的,师生关系是融洽和谐的,尊师重教的风气,在林老师的笔下记录了许多难忘的、愉快的记忆。他渡过了美好的中学时代,这也让我们这些同龄人非常有共鸣,非常难忘。林老师写下了的这些珍贵点滴,也可以让后人了解,六十年代并非是什么资产阶级教育路线毒害了我们那一代青少年,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信仰在青少年中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在学校形成。这些童真的回忆,其实有拨乱反正的意义。我们的一些知青回忆录,往往只涉及农村的生活,其实下乡前的学校生活,它对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理想信念的形成,是重要的时期;作为知青的人生铺垫,也应该列入知青历史文化研究的范围。

对于五十年多前的那场改变了这一代人命运的文革和上山下乡运动,林老师克服了比一般年轻学子更多的困难。虽然他的父亲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审查,姐姐和妹妹都先后去了外地农村,家庭经济困难,他可以选择留城,可他却最早报名,怀着满腔热情,响应党的号召,奔赴北国边疆,战斗在荒原,付出了青春的汗水,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林老师的成长道路充满曲折。但是他没有消极颓废,没有抱怨命运不公,没有丧失理想信念,没有放弃求知欲望,而是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踏踏实实地耕耘,孜孜不倦地学习,发愤努力地工作,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知青一代中充满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值得自豪的优秀代表。

林老师在得到学习深造机会以后,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涯,刻苦努力学习,毕业以后很快成为受人尊敬的好老师。这就是我们一代知青中有典型意义的佼佼者,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积极向上、爱国奉献、不屈不饶的知青精神。有人认为知青是没有精神的;而我觉得知青是有精神的。像林老师这样的人,身上就有一股知青精神,爱国奉献的精神,积极向上的精神。他并没有作“有悔无悔”的争辩,而是用自己的行为做到了: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必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会因虚度光阴而懊恼。而对于林老师走过的路,我觉得他走得也许不平坦顺当,并不轻松,但肯定是走得稳,走得正,走得不荒废、不蹉跎。是我们知青一代的普通人中的优秀代表。

从牛人牛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后知青时代,林老师在成为一名中学教师以后,保持了知青时代那种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劲头,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年轻学子。这也是他值得骄傲自豪的地方;以致很多年以后,孩子们还惦记感谢他们的恩师。我觉得林老师是继承和发扬了他少年时代所获得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改革开放讲经济的年代,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师风师德,得到了学生们的尊重。尽管工作岗位有变动,工作中遇到不快,不公,但是林老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非常令人欣慰的是,林老师父亲得到了平反昭雪,送走的妹妹们也找到了,让他们晚年的手足情得到了慰籍;像他父亲那样的悲剧,由于国家民族的拨乱反正,也不会再重演了。林老师的回忆录,虽然只是他个人和家庭的经历,但是这些过往,也值得我们每个经历和没有经历过的人记取和深思。对于同样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我们而言,这是不该忘却的、宝贵的记忆。

往事如烟,前景灿烂,我们更加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新时代。总之林老师的回忆录,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教益。

在林老师退休回沪以后,如果没有参与我们知青研究会的工作,也完全可以凭借他的教学经验实力,收一些学生,补课赚钱补贴家用,改变高价租房的经济拮据。但是林老师以浓郁的知青情结,主动承担了许多研究会的文字工作,还克服了手术后的身体不适,用他的文笔才能,继续笔耕不止,志愿为广大知青服务,成为我们研究会杂志社的重要中坚力量。这些虽然在他的书中没有多少涉及,可我们作为同仁是多少了解一些的。我感到年过七旬的林老师充满活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知青回忆录,像林老师的《牛人牛事》这样的书籍,虽然出版难,虽然不是正规出版社的、由书店发行的读物,但是我觉得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它的文学价值,研究价值、历史资料价值,是绝不亚于那些正规出版的书籍的!它将在知青的博物馆资料馆收藏,它也将分期分批在网上展现,它更能长久留存在民间,在知青一代和知青子女的心中闪耀它的青春之光,生命之光。

林老师在人生的春天里播种耕耘,在人生的秋天里依然如暮耕的老牛;在他的前进道路上已经硕果累累,但还必将继续获得新的丰收果实。我们期待着。

                       (修改于2021415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4-18 11:16 , Processed in 0.0179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