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msmkmm2012的个人空间 http://www.myoldtime.com/forum/?19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从而使M1病抗肿瘤活性增幅高达600倍

已有 145 次阅读2022-2-25 17:04 |系统分类:杂谈

今日凌晨2时,国际转化医学领域权威期刊《科学转化医学》发表了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团队的文章《靶向VCP增强溶瘤病M1的抗肝癌效应》。这一发现,为M1溶瘤病抗癌找到了强有力的援军,从而使M1病抗肿瘤活性增幅高达600倍。陕西天伦不孕不育医院的最新消息可以到我们平台网站了解一下,也可以咨询客服人员进行详细的解答!



2022年,课题组在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天然甲病M1具有选择性抗肿瘤作用研究。研究表明,这种新型溶瘤病有望成为新一代抗癌利器。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针对M1溶瘤病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除了新发现的精准增效剂外,团队成员还验证了M1溶瘤病作用于非人灵长类食蟹猴的安全性,并且发现其可以引发肿瘤细胞之间的内斗,达到让肿瘤杀死肿瘤的效果。


两年多前还谨慎表示万里长征只走出了第一步的颜光美此番说,现在已基本没有跨不过去的技术门槛了。


新发表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大研究团队成员通过鉴定,获得了具有精准增强溶瘤病M1溶瘤效应的增效剂。面对临床上发生于不同器官且对各种药物敏感性不一的肿瘤,溶瘤病M1是否可以克服这些异质性获得更强的效应,是一个值得探究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为解答这个问题,课题组筛选了数百种临床抗肿瘤小分子化学药物,发现一类靶向内质相关降解通路(ERAD)的小分子化合物能显著增强M1病的抗肿瘤活性,增幅高达600倍。人类寻找抗癌药物的努力,已经持续了200多年,现在用于临床的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有400种左右。我们买下了50种(涵盖大部分抗肿瘤靶点),与M1溶瘤病合用,发现了其中有力的援军。颜光美说。通俗地解释,就是增效剂能让原本只有中等程度疗效的肿瘤变得非常敏感,从而使得同样剂量的M1溶瘤病杀死更多的肿瘤细胞。又或者说,杀死肿瘤细胞所需要的M1病剂量极大减少,从而减轻了未来的生产压力。


课题组在小鼠的肝脏上注人肝癌细胞建立了原位肝癌模型,且证在此模型上应用低剂量的溶瘤病和增效剂能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一倍以上。此外,这种增效活性还在来源于临床肿瘤手术标本的离体培养组织上得到验证。在食蟹猴上,溶瘤病M1和ERAD抑制剂的联合应用也表现安全。作用机理上,ERAD抑制剂主要通过直接放大溶瘤病M1诱发的内质应激引起细胞凋亡来增效,但仍然不引起正常细胞的性。这些结果提示,该治疗方案具有巨大的潜力应用于肝癌,给难治的肝癌带来了新的希望。


那么,这样的增效剂适合怎样的病人呢?可以通过检测ERAD通路中一个叫做VCP的蛋白质来预测。具体来说,病人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上的VCP蛋白量高,则提示该病人适合溶瘤病M1和ERAD抑制剂联合方案,如若VCP蛋白低,则代表该病人不适合接受联合方案。因此,ERAD抑制剂这种增效的方式,被课题组称之为精准增效。


我们可以形象地比喻溶瘤病M1为自动锁定肿瘤细胞的制导导弹,而ERAD抑制剂的加入如同在导弹上绑定了自带筛选功能的烈性炸药包,强强联手,效果不言自明。令人兴奋的是,在肝癌病人中,肿瘤组织高表达VCP是很常见的。团队成员张海鹏博士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ERAD抑制剂这种增效的方式,除了对M1溶瘤病,可能还会对其他类型的溶瘤病有作用,其发现有望极大推动溶瘤病疗法的进步。


食蟹猴身上试验 证明M1的安全性


另一项非常重大的突破,是课题组已经在接近人类的非人灵长类食蟹猴身上进行了安全性验,并证了M1溶瘤病的安全性。他们在食蟹猴上进行了18次溶瘤病M1的静脉注,密切记录接受病注的食蟹猴的日常行为表现、生化指标和重要器官的影像结果。


在猴子身上做验,是人体临床前验的重要一步。数据表明,食蟹猴在接受M1病的反复注后,在观察的半年时间内没有出现任何不良临床反应,核磁共振检查也未发现任何器官出现损害。这个结果强烈提示,M1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为将来M1病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保障。


此成果2022年已经在基因治疗领域的权威期刊《人类基因治疗》上发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成员对猴子施的是静脉注。在不久前,美国刚刚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的一种溶瘤病,需要在瘤内给药,这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肿瘤非常小,或者肿瘤的部位很深,都会给瘤内注造成很大的困难。从生理上讲,如果一个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则该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4-27 02:04 , Processed in 0.0199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