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yh49的个人空间 http://www.myoldtime.com/forum/?141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我的俄罗斯之行 之四

已有 231 次阅读2022-9-24 07:23 |系统分类:时政

我的俄罗斯之行(十三) 

        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导游反复对我们讲,在俄罗斯的火车上小偷很多,他们往往中途上车,等你睡觉时,把东西偷走,因此提醒我们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并锁住。车上还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有人半夜起床上厕所,因里面的人睡着了,门没再锁,等上厕所的人回来了,发觉东西已经被偷了。导游这么一说,我们在火车上岂敢掉以轻心。尽管我们这一节车厢,7个包厢全是我们一个旅游团的人,外面人上来的机会很少,我们还是把门锁了。俄罗斯列车长的包门的锁设计得还算科学,门上有插销可以锁住,而且有二个插销,一个用于全关,一个用于留一条缝隙,透透气,但我们有人还是不放心,依然拿出一根绳子,上了锁,还把门两边绑住。晚上上厕所时,还不忘叫醒另一个人,把门锁好,一点也不马虎。

       我们坐的旅游车到了莫斯科的列宁格勒火车站,这是到圣彼得堡的火车站。在火车站旁边就近停车,我们下车跟着导游一路前行。列宁格勒火车站正在整修,外面的路也是高低不平的,拉着拉杆箱很不好走,好在路不算长。我们一进入车站,就到了站台。稍微休息了一下,知道可以上车了,我们的车厢在站台另一头,于是一行人又拉着箱子往前走。

        列宁格勒火车站是莫斯科最古老的俄罗斯火车站,它是1856年建设的,列宁格勒火车站坐落在莫斯科的市中心——共青团广场。围在这个广场周边还有两个火车站:喀山火车站和雅拉斯拉夫火车站。列宁格勒火车站毗邻雅罗斯拉夫火车站,也是中国人光顾最多的火车站。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大凡到过俄罗斯的中国人都要去列宁格勒(现称圣彼得堡)看看。圣彼得堡的“莫斯科”火车站与这个火车站完全是一样的翻版,铁路线一侧站台与车站的大楼相连接。方案的设计委托著名的建筑师K.A. 顿进行,顿建筑师应经凭借自己的建筑闻名于世,在他的领导和设计下还建设了皇家花园的叶卡捷琳娜教堂(未保存下来)、救世主教堂和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

        列宁格勒火车站原本好象有一座列宁像,我们去因整修没看到。从俄罗斯回来后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8月2日据俄新网消息,俄罗斯铁路公司火车站管理处代表表示,莫斯科列宁格勒火车站整修完毕后,之前被暂时移走的列宁半身像将不会送回,而是被收藏于莫斯科铁路博物馆。这名代表称,由于列宁半身像所摆放的位置在建通道,出于担心受损的考虑,将其搬迁。莫斯科市建筑与城市规划委员会对此的意见是,这座纪念碑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没有历史价值,应收藏到莫斯科铁路博物馆。我想也是,苏联已经不存在了,列宁开创的事业他们也不要了,认为列宁像没有历史价值了,也不足为奇,对此我只能表示遗憾!

        在车站等了一会,发觉上这辆夜火车的人不多,是否俄罗斯人也不喜欢坐夜火车?从网上得知,有不少经营俄罗斯的旅行社作广告,把不坐夜火车作为卖点之一,看来夜火车不受欢迎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就是化钱买罪受,从这个意义讲,体验一下也未偿不好!列宁格勒火车站每天接收和发出超过40列长途列车,其中包括ЭР200号快速电气列车,以及超过100列郊区电气列车。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之间穿梭着有名的《红箭》号、《阿弗洛尔》号和《俄罗斯的三套车》号列车。到列宁格勒的红箭号‘古拝’(俄文译音__四人包厢的软卧)是一列夕发朝至的列车,我们乘坐可能就是这辆车。如果能在火车上睡得着觉,这辆车算便捷的,但睡不好觉就有点麻烦。我们不坐快车,旅行社当然有经济方面的考虑,这样可以省旅馆费了!

        上了火车,虽说是四人包厢的软卧,但没觉得高贵华丽,与我们国内的软卧差不多,不同的就是把上中下三个铺位变成二个,另加了个门。还有床辅比国内的长一点,可能俄罗斯人长得比我们长,由于铺位长了,走廊就窄了,我们国内沿走廊有座位,他们就没了。车厢也没空调,好在外面天不热,否则是很难受的。最难受的还是没水,厕所冲洗的水好象小的不能再小了,最不能理解的是没有茶水。由于没水,我们早晨洗脸刷牙只能下了车到饭店再说了。车票分二种,有带餐与不带餐的,我们是带餐的,有一个三明治的汉煲,还有一盒点心,我们上车时已放在包房的桌子上了,三明治大部分人没吃,一是刚吃好晚饭,肚子不饿,二是也没人告之这是怎么回事,不明白是否还要另外收钱。早上走得时候,怕三明治坏了,不敢吃了,所以只带走了点心。就是这样的服务,他们的列车员到每节车厢来查票时,当我们把票给他看时,他不要看,直截了当就是要小费。因安德列导游在去火车站的旅馆车上关照过,在俄罗斯的火车上,列车员来查票是要给小费的,小费也就二十卢布左右。我们没有卢布,只能给美元,每人给他一美元,他还是很高兴的,因为一美元相当于32卢布,超过了二十卢布。

       车是准时开的,我是一晚上没睡好,早上起来我对着窗外拍了几张照,昨天进车站时,因拉着行李,拍照不方便,上了火车也忘了拍照,因此这方面照片少了,是个遗憾!上面的几张照片来自网络!

        早上车准时到达了圣彼得堡,这已是我们在俄罗斯旅游的第四天了,在车站由新导游来接我们,这是我们这次旅程的第三位导游,他是男的,俄罗斯人。他有中文名字也有俄罗斯名字,真是无巧不成书,他的俄罗斯的名字也叫安德列,因为这个名字好记,我同样忘了他的中文名,不过二个安德列国籍不同,还是能区分的。别小看这位俄罗斯导游,他的中文水平可能连我们许多中国人都赶不上他。他不但发音标准,音色好,而且对中国许多成语,方言应用自如,一点也不打隔,历史知识也很渊博。在参观冬宫给我们讲解时,边上有个不是我们团队的人,最后要他留名,想与他联系。

         圣彼得堡,它有二个旧称:列宁格勒和彼得格勒。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坐落在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整个城市由100多个岛屿组成,由700多座桥梁连接起来,由于河渠纵横、岛屿错落、风光旖旎,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圣彼得堡与欧洲其他城市最大差别在于,所有欧洲首都名称均为一个字 ,并且仅拥有一个含义;然而圣彼得堡的名称却来自于三个不同的起源:“圣”:源自于拉丁文,意味“神圣的”,“彼得”:耶稣的弟子圣徒之名,在希腊语上解释为“石头”,“堡”—:在德语或者荷兰语中称为“城市”;如此一来,圣彼得堡的名称不但和彼得大帝之名互相吻合,并且同时说明者,这个年轻的城市蕴含着不凡的文化背景来源。

        我们坐车先来到一家餐馆吃早餐,由于火车上没水,因此到这里第一件事就是洗脸刷牙。洗手间小,三十来人洗,不排队才是奇怪的事。随后吃早餐,这是我们到俄罗斯吃得最差的饭,一点稀饭,名副其实,很稀,每人也就一个馒头,一桌子也就四样酱菜,后来算加了几个馒头。

        吃了早饭,坐车参观由普希金的抒情诗而得名的青铜骑士像,另外外观圣伊萨教堂。这个导游的风格是先在车上为我们讲解,然后让我们下车自己看。他一再告诫我们,圣彼得堡小偷很多,也有公开抢夺的,因此不要走远,也不要分开,值钱的东西最好放在车上,不要带下车,我们觉得值钱东西放在身边最安全,观念好像有些冲突。起先我觉得他是否有点小题大作,说这样的话便于他管理。但以后碰到的事,让我觉得圣彼得堡的小偷确实不少。

        圣伊萨教堂。建于1818-1858年,历时40年时间,动用了超过40万人力。高101.5米,是世界第三高圆拱型建筑物,也是世界四大教堂,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教堂可容纳一万四千人,整个教堂装饰用黄金达410公斤,其中穹顶外部的镀金就用了100公斤黄金,自1858年建成后,一百多年来没有重新镀金,但依然光彩夺目,特别是在晴天,几乎全城都看得到它熠熠生辉。

         教堂前的“议会广场”上有高大的“尼古拉一世骑马铜像”。在塑像下的基座上装有四个神话故事中的寓言人物雕像,分别代表着信念、智慧、力量和平等。有趣的是据说这四个雕像的面貌形象与尼古拉一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极为相似。四人像下的基座上有四块浮雕,应该是描述皇帝的功绩的。

     那黄颜色的旅游车就是我们在圣彼得堡坐的车! 

     广场四周的建筑。

     这个宾馆据说中国国家领导人住过。名字略,否则不能发表!

       下面照片是玛丽亚宫,它建于1839年至1844年。宫殿不高中部一排花岗岩石柱很醒目,暗淡的色彩,看起来有些破旧,毕竟是150多年前的老建筑了。宫殿一层中央有5个连续的拱门,门上面就是那排石圆柱,再上是凸起的方楼顶。楼顶上飘扬着两面旗帜,国旗和市旗。它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给自己的爱女玛丽亚公主的嫁妆!这座宫殿既适于举行各种庆典,也非常方便公主的日常生活。除各种起居室、卧室、游廊以及一应生活设施之外,还有会客厅,园柱厅、大厅、音乐厅和舞厅,甚至有一座自己的教堂!每个厅堂装饰得美仑美奂。现在,玛丽亚宫殿是圣彼得堡市中心区政府的议会大楼。
     我们坐车转了个弯,在这里下车穿过马路,走过草地,去参观青铜骑士像。 
        在伊萨基辅大教堂与涅瓦河之间,有“十二月党人”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彼得大帝的纪念碑,这就是著名的“青铜骑士”雕像。它高5米,重20吨。彼得大帝骑在腾越的骏马上,神情坚定。马后蹄踩着一条毒蛇,象征打败了敌人。普希金在自己的一篇叙事诗中将这座纪念碑称为“青铜骑士”,从此以后,“青铜骑士”就成了彼得大帝纪念碑的代名词。 是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儿科内辛勤工作了12年完成了这一艺术杰作。 
        彼得大帝青铜骑士雕塑是圣彼得堡市标志性建筑之一,该马象征着俄罗斯,而马匹践踏着的蛇,代表着当时阻止彼得大帝进行改革的旧势力。铜像被安置在一块重达1600吨的天然巨石上,是当年在芬兰被发现,叶卡捷琳娜二世悬赏七千卢布,让数百名农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巨石拖出沼泽之后,再用几根底部挖有沟槽、装有铜球的大木梁进行运输。这块巨石沿着一条专修的道路滑行了整整一年才拉到了芬兰湾,最后用木排从水路运到了这个广场。现在每天都有许多群众和游客来此观光游览。 
     这是我到马路对面,首次拍下的涅瓦河风景。 
      这是我过马路时忘走人行道,他们看着我,为我担心!
2013-08-22

我的俄罗斯之行(十四)

        我们参观完上车,过了不远处的这座桥,在桥的那边停了两艘大船,据导游讲当年十月革命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就停在哪里打响了第一炮。当时以炮击为信号,布尔什维克指挥下的军队和赤卫队开始进攻资本主义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那一刻,震惊世界,改变历史进程的十月革命爆发了。

         一过桥拐弯我们就下车了,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就在桥的边上,这狮身人面像,据说是埃及国王送给圣彼得堡的礼物。这对狮身人面像是阿门霍特布三世法老的面像,在公元前1455年--1419年雕刻的,1832年从尼罗河运到圣彼得堡,放在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这座狮身人面像没有胡子,据说是埃及的军官在押送狮身人面像到俄罗斯之后,认为胡须是权利的象征,不能留给俄罗斯人,于是就用枪托把狮身人面像的胡须给打掉了。

          这个地方活动空间很小,就在马路边,而且不断有旅游车下来人,参观时间长了也不行,这里连专门的停车场都没有,车就停地路边,对面就是下面照片的这幢房子!

        参观也就十来分钟,我们又上车前走,来到了瓦西里岛长滩,长滩位于涅瓦河和两条支流的汇合处,过去一直是繁荣的贸易港口,这里曾是瓦西里岛最为重要的区域。取名长滩,俄语为斯特列尔卡,箭头之意。它宛如钉入涅瓦河水流中的楔子一样,在瓦西里岛顶端部分,涅瓦河的流水被分成了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两支,因此这里有一条伸向河里的长长圆滩,可以从这个圆柱沿着河滩走到那边那个圆柱。

       长滩的广场两侧耸立着两根船头形装饰的圆柱,柱高32米,是为入港船只导航的灯塔---罗斯特拉灯塔柱。“罗斯特拉”是船头的意思。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把战败船只的船头钉在圆柱上,作为海战胜利的象征。在导航灯塔的花岗石基座上,摆放了四座4座5米余高象征着俄罗斯四条主要河流的雕像:伏尔加河,沃尔霍夫河,第涅伯河,涅瓦河。

        在这里可以欣赏冬宫远景,我不熟悉,所以也没刻意拍摄下来。

       下面这张照片是战友所拍! 

         在长滩参观时间也不长,也就半小时左右吧,这里也没专门的停车场,我们上车后又驱车前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现在的停靠地。说现在的停靠点,就是说十月革命时不停在这里,而是上面说得桥那边。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原为沙皇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军舰,巡洋舰舰长124米,宽16.8米,1903年起服役。“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或“曙光”,在罗马神话中,“阿芙乐尔”是司晨女神,她唤醒人们,送来曙光。

         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宣告“十月革命”的开始。以后此舰命运变化多端,1923年,该舰改为练习舰。在法西斯德国进攻列宁格勒时,舰上的9门主炮被拆卸下来,部署在城市外围,扼守防地,只有第10门主炮、指挥员和炮兵班,留在舰上迎敌。在危急关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自沉于港湾中,战争后期被打捞起来并修复。从1948年11月起,它作为十月革命的纪念物和中央军事博物馆分馆,永久性地停泊在涅瓦河畔,供人们参观、赡仰。  

         对当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现在有这样的说法:有人说当时打向冬宫的炮弹不是来自阿芙乐尔号,在当日21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确实是开炮了,但由于舰上没有任何炮弹,它只不过放了一个空炮。两个小时之后,彼得—保罗要塞也打出了一些炮火,但毫无准头,仅仅对冬宫造成了极小的一些损坏,因此被认为是从阿芙乐尔号打向冬宫的那几发炮弹,实际上是来自彼得—保罗要塞。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很熟悉,毛泽东同志于1949年6月30日写成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有一句名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不能忘了是十月革命胜利的实践,启发了中国的先进分子,鼓舞和激励着他们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奋勇前进。 

      参观完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然后是上购物商店,到这里来一是为上厕所,二是想让你消费,但没人强迫你消费。

        从商店出来,我们就来到了冬宫。冬宫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721年(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该宫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从外观看,这是一座三层楼房,长约280米,宽140米,高22米,呈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最初冬宫共有1057个房间,117个阶梯,1886扇门,1945个窗户,飞檐总长近2公里。冬宫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内部设计和装饰风格则严格统一。 冬宫面向涅瓦河,中央稍为突出,有3道拱形铁门,入口处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宫殿四周有两排柱廊,气势雄伟。宫内以各色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碧玉镶嵌;以包金、镀铜装璜;以各种质地的雕塑、壁画、绣帷装饰;色彩缤纷,气派堂皇。

1837年被大火焚毁,1838-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遭到破坏,战后修复。建成之初到1917年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一直是俄国皇帝们的皇宫。冬宫具有双重性,早在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女皇在位期间(1741—1761年)就已经具有皇家博物馆的属性,伊丽莎白女皇是最早修缮、也是最大规模修缮冬宫的女皇之一。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二世女皇在位期间(1762—1796年)极大的扩充了冬宫的馆藏数量,并于1764年在冬宫内建立了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当时是她的私人博物馆),该馆当时收藏的是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商人戈茨科夫斯基手中获得的225幅绘画作品,及来自欧洲和北亚地区的艺术珍品。1917年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1895—1917年在位)宣布退位,冬宫结束了它作为皇宫的历史。博物馆在12月17日庆况自己的建馆日——这—天也是神圣叶卡捷琳娜日,埃尔米塔日博物馆于1852年对公众开放。

现在的冬宫一般被称为埃尔米塔日博物馆,以古文字学研究和欧洲绘画艺术品闻名世界。下面就看冬宫的照片,我们进冬宫一人发了一个耳机,导游安德列全程讲解,只是我这方面知识不多,有许多似懂非懂,大家就多看照片吧,照片也是局部的,要全拍下来也不可能,只能了解一个大概吧!下一张照片冬宫对面的房子!

        当我们走到这里时要说件事,这里人很多,许多人争看下面的这种瓷的艺术品,我也不例外,抓紧拍照。我在拍摄下面这张照的时候,突然觉得后面好象有人动我的包,我连忙把包放到前面来,发现我包的拉链已被拉开,我查了一下,也好东西没少。其实我转身时也看到了这个小偷,是个女的俄罗斯人,脸和鼻子都尖尖的,当时我看着她,她也看着我。但我没叫也没抓她,这是因为我身在俄罗斯,语言不通,讲不清,另外抓人要有证据,我东西没少,抓她有何证据?据了解当时有我这种情况的在我旅游团不至我一人,也有人背包被拉开了拉链。我还听说我们一个旅游团的人,包被拉开,被人偷了一千美元,如这样,下面的旅浒还会有好心情吗?小偷偷我其实偷错了人,当时我进门检查时,为了便于检查,是把钱放进包里,但过了安检之后,我不知为何又把钱放回口袋,也许就这样一个动作,让小偷失望了,没偷到钱,否则还不知道是什么后果。不过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了俄罗斯小偷的厉害,也感受到导游说得没错,从此以后也不敢大意把包在放到身后,尤其人挤人的地方更注意了。

       我想我之所以没被偷,还有这样一个原因,因为我对拍照并不精通,要求也不高,因此我拍照速度很快,人经常移动,这可能增加了她偷的难度。还有一个细节,在我拍下面这张照,瞄准时有一个俄罗斯女人故意走到这画对面,我打招呼让她稍微动一下,我不知她是提醒我,还是故意让我拍得慢一些,好让她动手,也许二种可能性都有,不能确定!

        就在小偷的事之后,我们的一个战友没跟上,转眼不见了,大家很着急,虽说冬宫只是一幢楼,但我们不认识俄语,也不认识路,从这个厅到那一个厅,不知转了多少个厅,我早就有点晕头转向,不知东南西北了,让我们去找,真不知到那里去找,就是让我从来路回去,我都不知路如何走,在我眼中这里都是差不多的艺术品。当时也不知在俄罗斯,她的手机能否打通,就算打通了也说不清我们现在在那里,有点急人。我们把此事与安德列导游一说,没想到他一点也不急,说这里不是丢人的地方,没关系。想想他说得也对,在冬宫这个博物馆里,再丢人也在博物馆里。好在过了一段时间,她勿勿过来了,我们喊住了她,只见她头上有汗,估计她也着急,毕竟这是在遥远的异国它乡!

      冬宫窗子外风景.

      冬宫参观完,时间不早了,好象是下午2点左右了,于是出门上车去吃饭,这是我们在俄罗斯吃得时间最晚的一个中饭。在俄罗斯我们吃饭有早有晚,可能是根据参观情况决定吧,因此去了一趟俄罗斯,我至今还没搞明白,一般俄罗斯人到底是几点吃中饭与晚饭!

2013-08-24


 我的俄罗斯之行(十五) 

        吃完了中饭,又上车出发了。吃饭的地点不固定,在那吃饭我有点搞不清了,吃得东西没什么特色,也说不出好坏。我们在圣彼得堡的旅游,这个俄罗斯导游是不按常规出牌的,他带我们走的地方与发给我们的旅程表不同,在当时我也没仔细看,每天跟着大家走就是了,但回来写游记却增加了我不少困难,少了一份参考,去的地方往往搞混,有时只能按照片拍摄的次序,凭记忆猜测确定了。

       我们吃完饭要去的地方是,圣彼得堡郊区的历代沙皇最为喜欢的彼得大帝夏宫上下花园。 因在郊区,车开了一个小时,到那里估计时间也有3,4点了,只能游览1个多小时吧。因景区内不能停车,就在景区外停了下来,这是我们下车后,一路上看到的景色。下面远处这个教堂也很美,但不知是什么名字。

        前面的金顶建筑就是彼得大帝夏宫,又称俄罗斯夏宫、彼德宫,现是著名的圣彼得堡旅游景点。它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它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由瑞士人多梅尼克·特列吉尼设计,这里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也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由美丽的喷泉、公园、宫殿组成。当年大北方战争的取胜,使彼得大帝的野心得到极大满足,为了彰显俄罗斯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国”的地位,需要建造一座与之相适应的宫殿,这就是夏宫的来历,后经历代沙皇对它进一步雕琢、润饰,使它更加美丽、迷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遭到德国军队的破坏,后经修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彼得大帝夏宫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大宫殿在上花园。 内外装饰极其华丽,两翼均有镀金穹顶,宫内有庆典厅堂。 礼宴厅堂和皇家宫室。遗憾的是我们这次没有入内参观!

        我们进入宫殿前的上花园,沿着宫殿前的路前行。大宫殿前是被称作大瀑布的喷泉群,这里有37座金色雕像,29座潜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喷泉及2座梯形瀑布。 在喷泉群一个大半圆形水池的中央,耸立着大力士参孙和狮子搏斗的雕像,这就是著名的隆姆松喷泉。 塑像高3米,重5吨。

        夏宫有“喷泉之都”、“喷泉王国”的美称,它有百余座雕像,150座喷泉,2000多个喷柱及两座梯形瀑布。较著名的有金字塔喷泉、太阳喷泉、橡树喷泉、亚当喷泉、夏娃喷泉等等。每个喷泉各有风采,有人物、有动物,个个造型惟妙惟肖,生动可爱,引人遐想。 

     我们沿着此梯子下行,此张照片是战友所拍!大宫殿前的大瀑布喷泉群,由上至下分多级台阶。喷泉群的中央,耸立着大力士参孙和狮子相搏的雕像。参孙双手把狮子的上下颚撑开,泉水从狮子口中冲天而出,水柱直喷22米之高。这一雕塑象征着俄罗斯战胜瑞典。喷泉群在蓝天白云下,闪耀着鎏金的光辉和水流的银影。黄金色的雕塑沐浴在水幕中,玉珠飞溅,光彩夺目。漫步在幽静高大的森林中,每走一小段路,眼前就会闪烁出飞溅的玉珠。 

下面这条不河的前面就是波罗的海的芬兰湾。下花园则依傍大宫殿呈扇形向芬兰湾展开,其中有两个梯级瀑布,下花园偏西的海边有玛尔丽宫,宫高两层,规模不大,但装饰豪华,是沙皇私人起居之处。四周环水,仅有小桥通行。奇珍阁坐落在下花园西侧,为沙皇接见俄国名流的场所。在夏宫游览,还可顺道看看大门外不远处的圣保罗信使教堂及下花园东部的蒙普拉伊宫。彼得宫中还有金字塔喷泉、太阳喷泉、橡树喷泉、小伞喷泉,罗马喷泉、亚当喷泉、夏娃喷泉等。每当喷泉全部开放,如银河飞溅,引人入胜。我们沿着河边向前走,下张照片来自网络。
     我们沿着河边向前走,此张照片是战友所拍。
        这就是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是欧洲北部的内海,是世界最大的半咸水水域。它位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从北纬54°起向东北展伸,到近北极圈的地方为止。全长1,600多公里,平均宽度190公里,面积42万平方公里。形状呈三岔形,西以斯卡格拉克海峡、厄勒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大贝尔特海峡、小贝尔特海峡、里加海峡等海峡和北海以及大西洋相通。
        波罗的海四面几乎均为陆地环抱,整个海面介于瑞典、俄罗斯、丹麦、德国、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9个国家之间。向东伸入芬兰和爱沙尼亚、俄罗斯之间的称芬兰湾,向北伸入芬兰与瑞典之间的称波的尼亚湾。 波罗的海的海岸复杂多样,海岸线十分曲折,南部和东南部是以低地、沙质和潟湖为主的海岸,北部以高陡的岩礁型海岸为主,海底沉积物主要有沙、粘土和冰川软泥。
        夏花园,可能也是下花园吧,它在夏宫的后面,是彼得堡的第一座花园(1704年修建):笔直的林荫大道、树木、灌木丛、喷泉、石砌花圃、珍禽笼、豪华的人工石洞。主要财富要算意大利大师创作的大理石雕像。
        参观完彼得大帝夏宫上下花园,我们坐车原路返回。今天下午可能是我们到俄罗斯气温最高的一天,我们脱了外衣,也觉得有点执热,再加上参观这里时间紧张了一些,更增加了热。但天有不测风云,好象在回来的高架路上,我们也遇到了到俄罗斯最大的一场阵雨,看前方的路都看不了几米。好在我们都在车上,而且是局部阵雨,等开过了这段路,前面是一点雨也没下,有点东边下雨西边晴的感觉!
        吃完晚饭,我们上车要到宾馆去了。今天一早到圣彼得堡,还没到过宾馆,行李在车上也跟了我们一天。这次我们住的依然是四星级宾馆,俄语名字叫Park Inn Pulkovskaya,中文名字在网上没查到,它与莫斯科的宾馆不是同一家联锁店。它最大优势是临近机场,到机场非常便利,周围景点有纳尔瓦凯旋门和普尔科沃天文台。Park Inn Pulkovskaya宾馆提供全套SPA 服务、2 个室内游泳池、健身俱乐部和蒸汽浴室。在公共区域提供免费无线上网,并且酒店内设有上网点,每天早上为住客提供免费早餐。住客享有的免费交通服务包括定时往返机场班车和 12 公里之内的地区接送班车,住客停车是免费的。下面是宾馆的大门!

       此宾馆好象是七层,我住二层,我们大部分人住二层吧,房间走道类似船舱,很长,一间连一间,我上了电梯,不看房间号,我连东南西北也经常搞错,更搞不清我战友住几号房间,因我们住的房间不是连号的。

       此宾馆条件和莫斯科差不多,拉开窗帘,客房可观看城市或庭院风景,我窗口正对着大门对面的纪念广场。这里与莫斯科宾馆的最大区别是没有电水壶的,没有电水壶就不能烧开水,这对要喝茶水的同志带来了困难。不喝茶水问题不大,因天冷,每天发给我们的一瓶水,我们都喝不完。我们起先不知道这情况,找了好长时间没找到电水壶,问了住在边上的战友才知道到欧洲旅游都是不提供电水壶的。同是欧洲,这一点莫斯科就比圣彼得堡做得好了,说到底可能莫斯科是首都,开放程度高,改进得快一点吧。好在住在我边上的战友随身带了电水壶,我们只能问她们要开水喝了。

      回来打开出团通知书,发现上面有这条提醒,因为我们是集体办理,有一人代办,我只是在机场才拿到这出团通知书,当时还没仔细看,所以不清楚。下面是房间图。

2013-08-26


我的俄罗斯之行(十六)

        7月24日是我们到达俄罗斯旅游的第五天了。昨晚很早睡了,是因为前晚在火车上没有好好睡,又忙了一天,不会不觉得累。早上起来,拉开窗帘,觉得窗外风景不错,就随手拍了几张照片,把二张放在下面。

        我住的房间看出去是宾馆的前面,门前有一个二战胜利纪念广场,趁早餐时间还早,我就到这个广场去看看,顺便拍了几张照!我去的时候,广场上静悄悄,基本上无人,可能时间还早吧。圣彼得堡的二战胜利广场位于莫斯科大街的最南端,是城市的南大门,这里是通往莫斯科和基铺方向以及普尔科沃机场的必经之路。胜利广场中央建造了一座高达48米的花岗岩纪念碑,纪念碑前面两边是青铜雕塑群,象征着这座城市军民不可战胜的坚韧力量和团结一致的精神。广场上的长明火长燃不熄,时刻提醒着俄罗斯人民不要忘记,圣彼得堡这座城市在二战中对人类反法西斯斗争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此外,广场上还有很多战士的雕塑,他们手持武器、表情严肃,展现了不畏艰难困苦,力争胜利的精神。这个广场是为了纪念卫国战争死去的上百万烈士,由市民自愿捐资,于1975年即列宁格勒保卫战胜利30周年时建立的。

        广场下方还有一个纪念馆,记录了德国法西斯军队在1941年至1945年对列宁格勒900天的围困中,这座英雄城市每天发生过的故事。在这难忘的900天中,牺牲了许多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战死的,而是冻死或饿死的。如今,年青人举行婚礼时,仍不忘记到广场来缅怀先辈于艰难岁月里立下的不朽功勋。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第三站便是圣彼得堡,起点便是圣彼得堡胜利广场。

       下面三张照片是广场周边的道路,也是我住的宾馆周围的道路。这里有多条道路伸向远方,广场就在这路口的中心地带。早餐依然是自助餐,这家宾馆好象有二个餐厅,一个就在大厅的一楼,还有一个在大厅的外面,要转二个弯到宾馆的后面。我们是到宾馆的后面就餐,不知为何,俄罗斯服务人员要我们进门脱下外套。有人认为这是他们对我们中国人的一种X视,我对此不好下结论,因为我不知俄罗斯人是否也要脱下外套,如果他们的规定只对中国人,那倒是有点X视的味道!不过脱下的外套可随身带进去,到里面再穿,我看也没人管。

        在这里吃自助餐,品种比莫斯科更少了,中式的食品几乎没有,这对我来说有些不习惯,但出门在外,要求也不能太高了,总比昨天刚到圣彼得堡的早餐要好吧!

        吃完饭我们按规定时间上车,这次要去参观的是彼得保罗要塞,车沿着涅瓦河前行,这个地方其实我们昨天车走过,只不过没拐弯过桥进去,而是直接到驱车前行,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哪里去了。

         彼得保罗要塞坐落在圣彼得堡市中心涅瓦河右岸,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与彼得堡同龄,彼得堡就是在要塞的保护下诞生和发展的。它作为俄国同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前哨阵地,于1703年5月16日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奠基创造的。彼得大帝选择了一处易于防御的地点,在涅瓦河岸修筑这座多角型的碉堡。,目的是为了要监控涅瓦河上的船只。兴建要塞的所在地是潮湿的沼泽地,当时湿冷的天气让工程进行相当困难。但是彼得大帝仍然严格的执行兴建的工程,牺牲了数千人的性命,终於在同年的秋天完工。 并於三年後由瑞士的建筑师将木造建筑改为石造围墙。 从此彼得保罗要塞在此便屹立不摇,因此这里也成为圣彼得堡最早开始建设的地区。后几经扩建,建成这座六棱体的古堡。古堡的墙高12米,厚 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

        彼得保罗要塞,原本是为了防卫以及发动战争之用的,但几次都没有发兵,直到後来改成关政治犯的监狱。1717年后,它成了国家监狱,它宽厚的墙壁里筑有许多暗炮台,以及阴沉、寒冷的单人囚室。从长长的在押犯人名单中,可以找到许多名人的名字:拉吉舍夫、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等等。1887年,列宁的哥哥亚-乌里扬诺夫试图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要塞中被杀害,年仅21岁。如今,已经不允许大家前往监狱里面进行参观了。 另外,在几次涅瓦河氾滥时,彼得保罗要塞充当起警报系统,以炮声通知民众。下面此全景图来自网络!

         我们一到门口,刚下车,门口就来了一架直升机,巨大的声响,让人耳朵有些吃不消,它刮起的旋风让人站不稳。原来这里门口有个直升机的停机场,地方不大。从昨天路过此地就看到这直升机来来回回还挺多,只是不知它在干什么? 

        从广场通往要塞城堡的大门叫彼得罗夫门,门上装饰有象征皇室至高无上权势的双头鹰浮雕。要塞中有圣彼得保罗大教堂、钟楼、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等建筑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彼得保罗大教堂。这座大教堂建于1703年,原先是木质的,1712-1733年在原处改建为石砌的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罗斯巴罗克式大教堂。教堂外表庄严肃穆,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有镀铜的吊灯和有色的水晶枝形灯架。 教堂内壁装饰有43幅精雕细镂的木刻雕像,有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国历代沙皇的陵墓,许多大公也附葬于此,均立有大理石墓碑。1998年7月17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遗骸也安葬于这里。大教堂的钟楼高122米,到本世纪中叶,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钟楼尖顶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双翼伸展3.8米,塑像头上十字架高6.4米。塔金光闪闪的尖顶直刺蓝天,景色十分迷人。在教堂旁有一座小亭子,装饰有圆柱和航海女神的塑像,是保存彼得大帝的一只小船的船屋。教堂正面是造币局,今天俄罗斯的金币、纪念币等依然是在这里被制作的。司令官被改为圣彼得堡历史博物馆。这是一座规模庞大、内容丰富的博物馆,展示从石器时代开始该地区的历史资料。还使用了小型模型、录像等,使关于近代圣彼得堡发展史的展示变得非常有趣。工兵管是与俄国革命前上流市民生活相关的一座博物馆。其正面城墙里有一间印刷所,在那里可以看到18世纪要塞的根基部分等。环绕要塞的后城墙高12米、宽达2.5~4米,还有6座棱堡及其他军事设施。3座面对涅瓦河,3座面对克龙维尔克海峡。棱堡中有300门大炮,其中一个棱堡——面向涅瓦河的纳富什金棱堡,每天正午时分会向空中发射一枚空炮弹,以向全城居民报时。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十月革命前夕,要塞成为起义军的司令部;按照列宁指示,在棱堡的旗杆上悬挂着一盏明灯为号,使巡洋舰“阿芙乐尔”号炮轰冬宫,从而掀起起义怒潮。

        记忆最深的是这里有个彼得大帝的铜雕像,它是现在住在美国的俄罗斯艺术家佘米亚金1991年送给圣彼得堡市的。佘米亚金创造沙皇的怪诞形像,充满严历的内力。传说摸到大帝的铜像会带来好运,因此看得出来,大帝的头顶、膝盖和手指都泛着光亮,说明有许多人摸过,我们到这里还看到许多女游人坐在他怀里,与他合影,好象有些过头了。我没和彼得大帝接触一下,但希望它能给大家带来好运。

      这是出门我们看到的涅瓦河的游船吧!

 这是我们离开这里过桥时,我坐在车里拍摄的涅瓦河风景。

            参观的下一个景点是参观“滴血大教堂”,“滴血大教堂”又称基督复活教堂、“滴血教堂”、“圣彼得堡滴血教堂”、“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复活教堂”、“复活大教堂”、“喋血教堂”、“喋血大教堂”、“圣彼得堡喋血教堂”、“圣彼得堡喋血大教堂”、“基督喋血教堂”,以及“基督喋血大教堂”等。它是圣彼得堡为数不多的传统式东正教堂,并作为圣彼得堡的一个主要旅游景点。下面二张照片拍摄的是教堂前的河!

        教堂的历史要说到公元1881年3月1日,当时亚历山大二世乘着马车准备去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当他的马车经过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河堤时,遭遇“民意党”极端分子的暗杀。刺客投掷的第一枚X弹炸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卫兵和车夫,亚历山大二世不顾左右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伤势,结果刺客投掷的第二枚X弹在他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双腿被炸断,被送回到冬宫几小时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公元1883年,亚历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点修建这座教堂。
        教堂高度约81米,宽阔的外形,采用了与莫斯科巴克洛夫教堂相同的构造, 教堂内部嵌满了以旧约圣经故事为体裁的镶嵌画。与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相比,它的外貌更加美丽、更加生动。滴血大教堂上有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反映了俄国十六和十七世纪的典型的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教堂轮廓美丽,装饰花花绿绿,与古老俄罗斯风格与附近的古典式的建筑物成鲜明对比。但我们这次只看外表,没有入内。

        参观完这里,我们下一个目的地就是还是教堂:喀山大教堂。喀山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历经10年于1811年竣工。喀山教堂名称来自于教堂内所供奉的喀山圣母像。传说喀山圣母像曾经多次显灵。第一次显灵于伊凡雷帝时期。它多次显灵使蒙古大军不战而逃。第二次显灵于俄法战争,元帅库图佐夫在反攻前到喀山教堂到喀山圣母前祈祷,圣母托梦给库图佐夫将出现从没有过的寒流,这次寒流使拿破仑·波拿巴军队不战而逃冻死过半,而且全无战斗力,使库图佐夫一战成功。第三次显灵于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正教教皇向喀山圣母像祈祷,圣母再次托梦给教皇说寒流将第二次出现,结果这次寒流使德军冻死过半,坦克无法开动,飞机无法起飞,手无法扣动扳机。现喀山圣母像保存在美国的博物馆内,这里保存的只是复制品,但是俄罗斯人民相信当俄罗斯再次出现灾难的时候将会再次出现。

         喀山大教堂它的外貌具有典型的当时帝国风格的特征,但是由于教堂的正门面向北方,侧面面临涅瓦大街很不美观。所以,在教堂东面竖立94根科尼斯式半圆型长柱长廊使喀山教堂变成典型的俄式教堂。形成一个半圆形广场教。柱廊的后面露出高达70米的教堂圆顶。教堂前的广场上有一座花岗岩喷泉,还有两位俄国统帅库图佐夫和巴克莱·德·托利的纪念像。

        这里我们进入了教堂参观,它的右侧就是库图佐夫将军墓。墓上部摆放着从法国军队手中夺得的战利品——几面军旗和钢盔。另外在军旗之间,还挂着一幅画,画面上反映的是《喀山圣母像》保佑莫斯科远离立陶宛波兰联军入侵时的来龙去脉。教堂内安葬了俄罗斯著名元帅库图佐夫的骨灰,他墓碑两边挂满了库图佐夫在俄法战争攻陷城市的市旗和钥匙,其宗教意义已退于次要地位。教堂内有人在做祷告,但教堂内光线很暗,可能也不许可拍照,所以也没拍照片,只是在教堂外留了影。下面第一张照片是战友所拍。 

      参观完这里就去吃饭了,下面是我从车里拍的路上街景。

2013-08-28




---------------------------------------------------------------------------------------------------------

看下图连接指引,点击其中《全部》两字可看全部帖子

--------------------------------------------------------------------------------------------------



北风原创选登



注:这里所发帖子,全是个人观点,仅是交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3-19 14:12 , Processed in 0.0249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