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老辰光网 返回首页

caiyh的个人空间 http://www.myoldtime.com/foru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重发(六)对《滴水湖畔》质疑的回复:问路在何方

热度 10已有 1027 次阅读2018-9-30 14:19 |系统分类:时政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我当年与“知青啊,不要捂着伤口唱赞歌”的作者交流时发的第五篇文章,也是最后一篇了。时间过去好几年,现在再来看当年的许多争议,有许多事其实已有结论了,如大饥荒,现在也没人再说了,如世界观,总书记也经常提了。


    不明白的是,明明是在讨论上山下乡的问题,“知青啊,不要捂着伤口唱赞歌”的作者又要拉上毫不相干的大饥荒来说事,“知青啊,不要捂着伤口唱赞歌”的作者这样东拉西扯暴露了什么?也许是他觉得光拉上文革来说事,还难解其心头之不满。由此可见,这些人的不满,还不仅仅是对上山下乡,而是对我们国家处处不满。在这里我也很奇怪,这些人的论调为何同西方反华势力的论调如出一辙?不知“知青啊,不要捂着伤口唱赞歌”的作者的党性立场何在?


    在这里,“知青啊,不要捂着伤口唱赞歌”的作者还惧怕谈世界观,认为“世界观问题,这都是毛泽东时代最为时髦的东西,现在几乎难见市场了。”这恰恰暴露了“知青啊,不要捂着伤口唱赞歌”的作者的理论水平问题,东拉西扯行,真正讲理论就不行了。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它是一门科学,是永远不会过期的,不懂世界观,就来谈理论,可以说是一场笑话,其结果有人就是这样乱说一气!怕谈世界观,也是这些人心虚的本能的一种表现,别看有些人嘴很硬,但心很虚,不敢触及思想深处的东西!


    没必要多说了,因“知青啊,不要捂着伤口唱赞歌”的作者的朋友对他说,我“写的东西文理不通,讲的观点陈旧腐朽”,因此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发表这6篇文章,并把我在《可以休也!“知青啊,不要捂着伤口唱赞歌”》一文中最后一段文字放在下面:“在这里我想借此机会再说一点其他的,原本不想说这事,不说的原因,只因我个人不想把原本的一个严肃的理论与观点问题引到个人的纷争上面,现在既然写了此文,有些话就不得不说。我写理论文章的目的,只是想抓住基本观点,着重对问题本身把理说透。至于什么人写的,我无所谓,也不评论。但《"知青啊,不要捂着伤口唱赞歌"》的作者,在好几年前,曾有过交流。当时,我在网易写了一篇文章,表达了一种对《失落的一代》一本书的书名,”失落“两字的不同看法,我觉得在我们这一代知青中,有失落的人,也有奋进的人,用”失落“两字来概括我们一代知青,有些不妥。他不知从何得到消息,从新浪博客来到我网易博客,说要与我交流,当时态度还算诚恳。后来他东拉西扯地为这一问题共评了我6篇文章,我也回了6篇,交流的内容很广,现在网上出现过的问题似乎都谈到了,不但说到了文革,连毫不沾边的大饥荒,他也扯上了,各自表明了各自的观点。原来我想,作为正常的交流,过了就过了,意见不能统一,也很正常,可以各说各的。但不知为何,也许我的哪一些话或哪一句话触动了他哪一根神经,他好像总心有不甘,以后我写了好几篇肯定知青精神的文章,他招呼也不打了,都不忘在他写的文章里点我北风网名,批判我。我没理他,一是怀疑他动机不纯,他今天批这个,明天批那个,其目的就是希望别人回击他,这样他的文章就可以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二是我觉得他说的那些东西,其实在6篇文章中已有过交流,就像他写的此文,翻来倒去老是这些东西,除了"产物论",就是"苦难论",没新鲜的,反复说这些,我觉得浪费时间,没有必要。还有就像我上面所说的,与这些人说理太累,你说东,他说西,说不到一个点上。就在此文《"知青啊,不要捂着伤口唱赞歌"》里,他也没忘了借别人的口说我几句,可见我在他脑子里给他留下的影响有多深刻。让人记住也许是件好事,至少说明我当初所说的的话没有白说。至于他在文章说我的话,攻击也好,谩骂也好,挖苦也好,造谣也好,我都无所谓。我只关心我说的话在理不在理,至于我个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认识我的人也很多,我相信广大群众的分析能力,不是谁的话能改变我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人应该有一种气量与风度,在网上也要给大家留个好影响,不能忽视人格的力量,公道自在人心,在这里,自信也是一种力量。在这里我到要善意劝有些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注意自已说话的语气,不要对生活有太多的怨气,对社会有太多的不满,气大伤身,这样对健康没好处。人到了这个年龄,健康还是很重要的!”


     再次说明,下面文中绿字,包括开头部分,都是我的评语!文中黑字与图片是他的原文!


 最后也感谢“知青啊,不要捂着伤口唱赞歌”的作者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能重新发表这6篇文章!
 
北风

2018年9月30日


对新浪《滴水湖畔》质疑的回复:(六)问路在何方
 

2014-08-13 06:45:47|  分类: 1.我论知青

 


已是第六部分,看样子是最后一部分了。

今天一打开《滴水湖畔》的新浪博客,就看到下面这张触目惊心的《大饥荒》图片,原先很大,占据了整个版面,我引用到这里已经缩小了。我们在讨论知青问题时,不知质疑作者为何要把与讨论主题不相干的此图拿来?它想用此图反映什么?看图上面的文字才明白:原来质疑作者说了那么多,心里想的,不是上山下乡问题,而是在与我说文革与什么大饥荒的事,我觉得此图放在此处是不妥当的, 至少与质疑作者本文标题《慎用吓唬人的言语壮胆》要反映出来的意思,是背道而驰的,在此也请质疑作者《 慎用吓唬人的图片壮胆》!

我不知我在原文中引用了那些言语来壮胆,我的文章通篇很少引用,就是在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时也尽量简短,只要意思到了,有时也没用全句,因为文章精练也是吸引人的一个方面。坦率地说,我就不喜欢你的文章,老是大段地引用别人说的话,而且常常离题万里,我们说上山下乡,你说到文革,这也许有点关联,但说到大饥荒,是不是离得太远了?让人看了心烦,也抓不住要领。这也说明有些人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上山下乡,而是对我们整个社会处处不满意。

我在我文章最后确实引用了“日前中央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院党组成员张英伟1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讲话中指出,社科院的意识形态存在“四大问题”,包括“每逢敏感时期,进行不法的勾连活动”,“接受境外势力点对点的渗透”等。他要求全院“高度保持政治敏感性”,“绝不容忍任何人搞特例”。”也就短短几句话,能壮什么胆?质疑作者下这样的结论下得有点不公平,他自己引用了大量名人的文章,这算不算壮胆,我只引用了几句就算壮胆了?好像说不过去。

质疑作者在这里给我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我跟着社会走,倡导主旋律,为中国梦尽力,还需要什么来壮胆吗?需要壮胆的只能是那些胡说八道的人。不过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写文章,有时说理引用,话不在多,重要的是切中要害!我们要警惕的是,有人常常用这样的方式把你引入岐途,跟着他的思路走,把精力放在和他争论上当不上当,你就上当了!

质疑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还引用了一些网友对他写的文章的评论,所有的评论我都粗看了,老实说,否定意见我见得多了,我的文章的思考与形成,离不开对否定意见的参考,我不排拆否定意见,而且要感谢这些否定意见,这些意见能让我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但现在这些评语给我的感觉,没有跳出过去这些否定意见的框框,也没有看到那一个人能比较完整讲出一点自己个人的东西,我觉得没有必要条条驳斥,留点不同意见,引发大家思考分析更好!

本文中,质疑作者认为我刻意提到世界观问题“是小题大做,”“这都是毛泽东时代最为时髦的东西,现在几乎难见市场了。”这是一种糊涂认识,我不能认同,世界观现在不说,不等于没有世界观,人的行为都是来自思想,思想不同就反映出世界观的不同,这也是一种常识!怕提世界观,说明有些人不像鲁迅,只知解剖别人,不知解剖自己!看来他们对毛泽东时代极为反感,所以要否定上山下乡的方向也在情理之中了。

再说点题外话,我觉得研究知青历史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如果说整个上山下乡历史反映的矛盾是一种矛盾的普通性,那文革中的上山下乡只是它的一部分,相对于整个上山下乡,它是矛盾的特殊性,那下乡在全国各地的知青情况有些不同,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受到矛盾普遍性的制约,因此我们在说矛盾的特殊性时,不能强调特殊性而背离矛盾的普遍性。如评价知青历史不按这个方向走,我觉得就会走进一条死胡同,把各地的一些特点与整个知青历史对立的想法与论调是没有出路的。

本月10日,我也参加了在奉贤海湾园知青博物馆的正式揭牌仪式,我觉得上海知青博物馆将整个展示分为四个部分的思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一部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第二部分“广阔天地难忘岁月”,第三部分“顺应民心调整政策”,第四部分“知青情结永志难忘”,其中第三部分的内容很少,也就短短的一面墙,可能是新增加的,讲的就是云南知青当年请愿回城的历史。对分类的标题好不好,在此我不做评论,但我觉得这样布局有可取之处,就是把云南那段历史也融入到整个知青历史的大潮中,而不是与整个知青历史对立起来。我在前面说过,我们坚持两点,一是上山下乡方向没有问题,二是文革中让这么多人下乡不能说没有一点问题的。”它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思想觉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如果说返城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相提并论,但大返城一定是对这种错误的一种大范围的必然纠正,”因此知青大返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与当年上山下乡一样,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二者不能互相否定。其实只要社会经济状态发生转型,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人口就可自行流动了,你看现在农民也可进城了,何况知青了。因此知青能不能回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与有没有人请愿没有必然的内在关系。如这样看问题,在肯定大方向的同时,二者就有融合的基础,没有必要再争论不休。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好了,不多说了,我已经把《滴水湖畔》的文章一字不漏地复制到我的日志,同时说明了我的看法。这也表明了我的一种态度,我不怕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不会绕着走。因为我说过:“如果一种理论或一种说法,不能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那怕是一个,就不能算是正确的!”这不仅是对别人的要求,更是对我自己的要求!

 对于那段早已过去的历史,有人说“悔”,有人说“无悔”,我都不反对。如果有人说那是一段错误的历史,只能说“悔”,不能说“无悔”,那我就不能赞同了!

 

滴水湖畔原文: 慎用吓唬人的言语壮胆


早在2009年的时候,潘鸣啸的《失落的一代》就出版了。这本书在所有关心知青上山下乡问题的人中间早就有所评介。可惜,《数据》一文的作者在时隔5年以后把此书拿出来说事,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呢?

 

(北风注:质疑作者想多了,为何现在说这事,就是有人在时隔离5年后向我推荐此书,具体情况就是我文中所说,“最近在邮箱里,偶然的机会有人又说起一本书,名叫《失落的一代》。我个人觉得把书名定为《失落的一代》是有问题的,我此言一出,赞成者有,反对者也有,更多的是沉默。”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上海知青,能有什么原因?这原因也要查,我不知道质疑作者担心什么?一事当头,不说对错,先问其它原因,总让人觉得有点看菜吃饭的味道,这不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建议作者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不要只是根据一个书名就下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尤其自己的文章用了这样的标题:数据未必反映本质。正如有的网友指出的:“真实的数据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那么一定是虚假的数据才是事物的本质了??”

 

(北风注:这位网友问得毫无道理,我写得是“如果有一种文章里罗列了大量的数据来说明问题,也许数据是真实的,那就一定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吗?我看也不见得,因为同一个数据可以用来说明不同的问题。”虚假的数据不能反映本质,那是没有疑问的,所以才会问出:“也许数据是真实的,那就一定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吗?”我的答案“末必”。有人问出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可能理解力有问题!)

 

 还有的网友尖锐地指出——

“只要数据是真实无疑的,经过分析研究,必然的最能说明一切!如果数据不能说明本质,那么对于某些数据的‘保密’,则更能制造出谎言。你能说,和平时期饿死3000多万老百姓的国家,已经完全掌握了宇宙真理?你能说,有100多万裸官的国家,还不能说明问题所在?”

 

(北风注:我赞同这网友的前半句话:“只要数据是真实无疑的,经过分析研究,必然的最能说明一切!”因为这里用了“分析研究”,如果数据都能直接反映问题本质,那“分析研究”就是多此一举!另外我想指出的是,事物真相与事物本质是有一段距离的,真相不等于是本质,真相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本质是需要分析研究的。中国革命有许多真相,但只有以毛泽东为首的一些中国共产党人抓住了事物本质,因此才有了毛泽东思想。有些人口口声声说真相,而不谈本质,认识上是有问题的,这也是我把文章标题取名为《数据真实未必反映事物本质》,而不说《数据真实未必反映事物真相》的原因所在。 至于后半句话说到数据“保密”,已经超出我们讨论范围,“数据保密”与“数据反映问题”是二回事,在此混为一谈,说明思维有点问题。至于说的内容,我就不做回答了,因与我讨论的问题也无关,回答了就离题了,还是留给网友自行判断了!)

 

是不是任何数据都要为“政治”服务呢?是不是数据的真伪不重要,歌颂才是主要的目的呢?这样的做法,我们见得还少吗?那些刻意为所谓的政治服务,肆意说假话的昨天还记忆犹新,怎么还会信奉这一套呢?

 

(北风注:不为政治服务还能为什么服务?什么是政治?其实生活离不开政治,民生就是政治,而且是最大的政治!有人明明在为政治服务,却又怕承认这一点,这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典型的底气不足的表现,给自己言行留条后路,怕承担责任!)

 

 终于看懂了。作者的本意原来是针对“每逢敏感时期,总有人进行不法的勾连活动”,“接受境外势力点对点的渗透”的敌情。结论就是:“那洋人出的书就更不能盲目相信了。”

 

(北风注:以上前面打引号的话不是我说的,不知你上网看不看新闻?这是中纪委说的,也要批判吗?这说明网上一些乱七八糟的话已引起中纪委的重视了!不盲目相信,这是好事,毛泽东同志早说过,对任何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后面打引号的,那洋人出的书就更不能盲目相信了。”是我说的,我觉得没什么错。政治敏感性还是要的,阶段斗争不说了,不等于思想斗争没有了,反腐败,反敌对势力破坏,中央还在说,我们能不赞同吗?)

 

如此高的阶级斗争敏感性令人咋舌!

说句不好听的话,《数据》一文里有些文字流露着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

例如,对于不弘扬时代青年榜样的后果,拔高到了如此高度:“一旦钓鱼岛打起来,谁还会主动报名上前线?”。这挨得着吗?这种刻意的拔高,我们曾经经历过。建议在分析问题时候,还是实事求是一些,心平气和一些为好。

 

(北风注:这怎么挨不着?这是问题的要害,不能不说!否则我们提倡知青精神还有什么现实意义?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在青年中提倡与培养一种怎么样的思想,有关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事,因此有再多的理由,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我们不能培养那种只想回家,不想外出的人!)

 

还有,对于有人害怕艰苦,提升到了世界观的高度。如:“……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农村比城市艰苦,有人害怕艰苦。问题的实质就变成了一个世界观的问题。”这样的提升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之感。刻意提到世界观问题,这都是毛泽东时代最为时髦的东西,现在几乎难见市场了。

 

(北风注:害怕艰苦,不是世界观范围,那又是什么范围?其实你们最怕提世界观,因为说到思想根源了。现在世界观不提不等于说没有和不要世界观,世界观无处不在,每个人看问题都是一种世界观的反映,这不是毛泽东时代的专利,这也是哲学的概念。)



在《数据》一文的结尾部分,我不知道作者为何专门引用了中纪委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组组长、院党组成员张英伟在近代史研究所的一些讲话。作者想说明什么呢?这样的动机令人怀疑了。

意识形态存在“四大问题”啊,需要“高度保持政治敏感性”,作者的结论是:连中科院这样的高层单位都有这种情况,那洋人出的书就更不能盲目相信了。

也许,这些话才是作者的本意。从对于《失落的一代》的书名开始发难,引申到如何看待数据,再到对于上山下乡问题需要歌颂,回到原点上的总结:怀疑此书是有一定目的“每逢敏感时期,总有人进行不法的勾连活动”,估计此书企图“接受境外势力点对点的渗透”。

 

(北风注:以上这话,我再次说明,不是我说的,是中纪委说的,为何我要在这里重说,当然不是特定指谁,而是因为现在有些人就是这样与外国反华势力一唱一和,所以我们看到,现在有些人的微博给关闭了,有些人好像被抓了起来。我引用此话,是再次提醒大家注意:“我们在坚持正能量的同时,应该给那些善意的不同意见的同志以充分的理解与尊重,他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不能对一般人有过高的要求。这样做更有利于团结大多数,”而是要“把矛头对准那些以知青问题为突破口,恶意攻击,妄图全般否定我们现有的社会制度的别有用心者。”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忠告:引用别人文章要小心,有些人有些话,我个人看法是出格的!)

 

 是不是,大家可以鉴别。也许我也是犯了可以拔高的错误,也是在像“文革”期间专搞的“上挂下联”了。

 我建议作者不要这样使用一些唬人的言辞,太X气腾腾了。经历过“文革”的人都会有点令人毛骨悚然之感。

 这使我想起了前一阶段发生的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抛出《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一文。在这篇“帽子与棍子齐飞、谣言并谎言一色”的大作中,公开否认“大跃进”饿死3000万国人这一历史事实。有人指出,这样的论调简直如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否认侵略、德国新纳粹否认屠犹。

 在李慎明的文章里也涉及到了数据问题。如李文认为:“而所谓的斯大林在肃反中杀了三千万,所谓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饿死三千万,这‘两个三千万’地球人都知道。但这‘两个三千万’都是有人刻意编造的虚假数据。当然,说明这一点需要写专文论证。”结果呢,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看见“非编造的”准确数据公之于众,以正视听的文章问世。

先下结论再找证据,这是典型的文革遗风。

写这类文章的人都有一个通病,都会把自己的观点绑架到阶级斗争这个线上去。那位李慎明也在全文发明了一个“阴谋论”目标指向传统的“国际资本”。他的证据是李志绥、张戎在写书时接受过“外国情报机构”的资助。由此得出的结论,这是一个“亡我之心不死”的典型代表作。在反复强调重视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都喜欢用居高临下的办法吓唬人。



 在最近几年中,类似李慎明这样的人物不止出现个一两个。以专家学者的名义,在 “自信”的旗号下,藏着捂着,文过饰非。他们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装着睡着了,闭着眼睛说话。正如有良心和正义感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如果人们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有益的教训,那么“篡改历史意味着重走老路”的警告不仅适用于日本,同样适用于中国。那些玩弄历史的人不但身前会玩火X焚,身后也会遗臭万年,成为民族的罪人。

 前不久,我在《共识网》上看见一篇访谈录,受访嘉宾是丁学良,现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他尖锐地指出:有一类唱赞歌的学者是在“装睡”。在访谈录中,他引用了一段话:“你可以唤醒一个沉睡的人,但是你永远唤不醒一个假装睡着了的人”。丁教授指出:因为他没睡着,他心里很明白。

 扯远了,还是回到正题上。

 

(北风注:知道扯远了就好,你说的李慎明的文章对错暂可以不论,因与我们现在讨论的知青主题,关系不大,如果你认为李慎明说的不对,认为斯大林在肃反中杀了三千万,认为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饿死三千万,认为这‘两个三千万’都不是有人刻意编造的虚假数据。那么最好的办法还是举证,而不能仅仅像你这样说,“地球人都知道”就可完事了,因为我就不知道。如你真已断定地球人都知道,那是常识了,现在又要在这讨论,说明你自已也根本没有完全相信这一点,否则还有必要再看什么“非编造的”准确数据?

如你有数据,你也可在这里公布,这比你说那些地球人都知道的空话要好上百倍!如果一件事,需要你说证据了,你说地球人都知道,让别人说时,却要人家提数据,这不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意吗?

如果谁也没找到证据就下结论说别人是“篡改历史意味着重走老路”,那不成了“有罪推定”了吗?这恰恰是我们现在需要改革掉的东西!

说到先下结论再找证据”?我觉得用在有些人身上恰如其份,如有人先认定上山下乡不对,然后再找证据,实在说不出理,就不顾事实,想出了把上山上乡与文革绑在一起来说的点子,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肯定是逻辑性不强,不能解释别人提出的所有问题,这实际上也是检验是不是“先下结论再找证据”的标准:因为“先下结论再找证据”往往不能自圆其说。

说实话,现在谁也没在装睡,说这样的话,下这样的结论,只能算是一种自言自语,没话找话。至于谁唤醒谁?也不要急于下结论,也不是那一方说了算,历史自会做出评价,说早了,反而显得没有自信。意识形态的斗争是一种客观存在,我觉得不要害怕斗争,其实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哲学里解决矛盾的一种手段,我们现在反腐败算不算斗争?我们清除造谣的人,算不算斗争?害怕斗争的人,心中是虚的,别看嘴上硬,心中是不踏实的!)

 

《数据》一文的作者在最后说:“其实,我们自己就是知青,亲自经历了那个时代,我们应该比任何人都有发言权,不必借助别人的书来壮胆。我们有自信:我们不说,谁说?我们现在不说,还等什么时候说?”

第一,钦佩作者的勇气。确实,我们亲历了那个时代,我们是最有发言权的。要在还活着的时候,多说一些真话,不说违心的话,不着边际的话。

 第二,没有人借这本书壮胆。一本书能够壮什么胆?为啥要借一本书壮胆呢?靠这本书壮了胆要干啥呢?这种自欺欺人的说法很可笑了。

 第三,赞同!“我们不说,谁说?我们现在不说,还等什么时候说?”。说什么呢?还是抓紧时间,多给后代们留下一些真话吧。

所以我留下了这些文字,权当一次与朋友的商榷吧!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数据》一文的作者批评!

2014年8月3日写于滴水湖畔

 

(北风注:让我批评说不上,有不同意见也是正常的,如不能共识,可相互包容,但请有些反对此文的同志注意这点,我们这是在正常交流,这次交流是由《滴水湖畔》提出的,我只是回复,用过火的言语无助于交流,至少这点你们今天应该向《滴水湖畔》看齐。

 质疑作者最后说了三点,第一点,我觉得有共识,好。第二点,最好用行动来证明,就是少引用别人的话来证明某种观点。最后第三点,你能赞同,我高兴。三点有二点共识,我就相当满意了!

在结束本文之前,我觉得有个问题要向大家做个说明,《滴水湖畔》其实在新浪的网名好象是《滴水湖》,原名我就不说了,那我为何不用《滴水湖》,而用《滴水湖畔》呢?这主要是为了尊重其本人的意愿,他在我日志《数据真实未必反映事物本质》一文中留下的网名是《滴水湖畔》,至于他为何如此做,我就不清楚了!

最后谢谢大家的关注!

再次说明,本文绿字,包括开头部分,都是我的评语!最后谢谢大家的关注!)

 

北风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1630)| 评论(108) | 编辑 |删除 |推送 |置顶

 

【原创】可以休也!"知青啊,不要捂着伤口唱赞歌"

欢迎点击观看:北风最近原创日志连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3-29 05:35 , Processed in 0.0215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