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 44 次阅读2025-5-19 08:06 |系统分类:时政
俄罗斯新闻媒体网站“Gazeta.ru”记者、政治分析家维塔利·柳姆申(Vitaly Ryumshin)近日在“今日俄罗斯”网站发文分析称,俄罗斯与乌克兰近日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进行直接谈判,但这种和谈在开始之前就注定失败,因为进行真正谈判的条件根本不存在。现将该文编译如下,供参考,文章观点不代表欧亚新观察工作室立场。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多尔玛巴赫切宫举行的俄乌谈判前,可以看到俄罗斯、土耳其和乌克兰的国旗
外交紧张局势再次加剧。就在不久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是莫斯科的80周年胜利日阅兵式。现在,所有人的目光突然都集中在伊斯坦布尔,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在那里直接会谈,自2022年春季以来还是第一次。
这些预期中的会谈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俄罗斯总统普京回应西方要求从5月12日起停火30天的呼吁,现在已升级为一场高风险的国际盛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初似乎准备直接拒绝该提议,但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压力下(近乎最后通牒),最终改变了主意。
然而,泽连斯基提出了自己的条件,要求立即举行最高级别的会谈,否则就根本不谈,并威胁说,如果他的条件被忽视,将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
因此,人们对伊斯坦布尔会议的期望飙升。但这些期望现实吗?我们真的即将取得突破吗?
简言之:不会。俄乌和谈注定会失败,原因有两个。
1. 真正和平谈判的条件根本不存在。
在军事上,乌克兰的局势仍然岌岌可危。虽然乌克兰军队仍在顿巴斯地区坚守着防线,但士气和兵力都在下降,一些阵地明显在崩溃。然而,在政治上,基辅继续表现得好像占据了上风,得到了英国、法国和德国号召的所谓的“自愿联盟”的支持,这些欧洲国家一直阻挠华盛顿为推动快速和平而做出的任何认真努力。
泽连斯基目前的策略是透明的:安抚特朗普,避免引发强烈反对,但不同意任何可能让乌克兰通过谈判达成和解的事情。即使处于弱势,基辅也没有表现出做出有意义的让步的意愿,甚至没有表现出与莫斯科直接接触的意愿。
在俄罗斯方面,几乎没有动力去纵容一个由西方管理的、旨在让特朗普总统获得外交胜利的进程。俄罗斯正在坚守前线,继续有条不紊地扩大战果。现在没有理由在取得进展的时候提出停火。
莫斯科目前的做法很明确:通过试探性接触来测试基辅的诚意,但在军事行动产生更大影响力之前,避免任何正式的停火协议。克里姆林宫有一种务实的想法,那就是争取时间——在今年春季和夏季完成这项任务,然后以强势地位进行谈判。
基辅、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最近的一系列最后通牒不是外交手段,而是政治边缘策略的博弈。各方都希望挑起对方拒绝谈判,从而获得道德上的优势。事实上,没有人特别渴望真诚地谈判。
2. 之前的所有停火尝试都失败了,这次也不例外。
我们不要忘记早期努力的结局:海上停火、暂停针对能源的打击以及大肆宣传的“复活节”和“胜利日”停火。这些努力都在不切实际的期望、相互矛盾的解释和完全缺乏执行机制的重压下崩溃了。
自今年年初以来,美国一直在多个相互矛盾的和平轨道上横跳,希望在各方不可调和的要求中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但至今没有达成任何正式协议,没有签署统一文件,也没有建立真正的监督机制。各方对停火意味着什么都有自己的想法。结果呢?尽是空谈,毫无结果。
伊斯坦布尔会谈的筹备工作与前几次的失败有着很强的相似之处,没有人真正知道议程上有什么,不清楚双方是否对他们会谈讨论的内容有共同的理解,代表团的级别也在不断变化。
泽连斯基曾坚称他将亲自出席,但前提是他能直接与普京会面。他说他只想讨论30天的停火协议,仅此而已。与此同时,普京似乎对表演式的外交不感兴趣,他没有理由仅仅为了取悦西方而露面,更有可能在时机成熟时专注于具体的条约讨论上。
如果俄乌两国总统不亲自参与会谈,那就不会有大家预期的结果。从实际角度来看,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最好的情况是,莫斯科和基辅的代表团抵达伊斯坦布尔,分别与美国和土耳其的中间人举行会谈,并带着“继续讨论”的模糊承诺离开。最坏的情况是,他们根本不会会谈,在离开伊斯坦布尔前,只会告诉美国人和土耳其人,对方破坏了和谈进程。
再假设一下:在最好的情况下,被称为“乌克兰和平进程”的长期休眠的躯体可能会多维持一段时间。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正式宣布其死亡——任何取得真正进展的希望都将被搁置。
这是悲剧还是解脱,取决于您的观点。伊斯坦布尔峰会将是漫长而愤世嫉俗的外交舞台上的另一幕,每个演员在登上舞台时都清楚地知道剧本的结局。
编译:鲁沂(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欧亚新观察
美国时间5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应约通电话。
这也是继2月12日和3月18日后,美俄两国最高领导人围绕俄乌冲突展开的第三次直接通话。
与普京通话结束后,特朗普又与泽连斯基通电话,并邀请欧盟及法国、意大利、波兰等国领导人参与讨论,共同商议调停事宜。
从此番通话情况来看,特朗普似乎真的要从俄乌调停中抽身了……
通话前夕,各有心事。
此次与俄、乌、欧领导人通话,是特朗普逐渐认清俄乌问题的复杂性后作出的最新动作。虽然特朗普上台以来高调推动俄乌停火,但几轮斡旋过后实际进展有限。
在此背景下,各方心态都有了微妙的变化。
美国高调造势。
5月16日,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重启直接谈判,双方围绕共同关切的领土、安全、主权等核心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由于双方在多个核心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导致直接谈判陷入僵局,最终不欢而散。(另见本号文章《俄乌直谈,不欢而散》)
俄乌直谈结束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公开表示,他对俄乌和谈持“谨慎乐观”态度,同时明确指出,在推动俄乌和谈方面,美国需要“耐心”,但“没有时间浪费”,并警告俄方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停火诉求。
接着,特朗普便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高调宣布,他将在两天后与俄乌最高领导人分别通电话,讨论停止俄乌冲突以及贸易相关问题,并督促双方尽快达成停火协议。
他还表示,美俄之间有着巨大的商业合作潜力,凸显通话将涵盖多项议程和丰富内容,试图营造出一种“万众瞩目”的氛围。
俄罗斯重申立场。
相较于美方的大包大揽、高调造势,俄罗斯方面的回应则略显冷淡。
俄乌直谈结束后,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第一时间公开发声,称俄方不会对媒体报道的所谓会谈条件发表任何评论,也不会透露任何有关谈判过程的细节。
5月18日,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公开发布了一段对普京的采访视频,向外界展现了继续推进特别军事行动、进一步巩固扩大既有战果的坚定决心。
5月18日,普京接受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记者采访。
当被问到“俄罗斯需要什么样的战果”时,普京认为,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应取得符合俄罗斯利益需要的合理结局,并最终达成四项目标:
消除引发这场危机的根源;
创造实现持久稳定和平的条件;
保障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维护那些把俄语视为母语,把俄罗斯视为祖国的人民的权益。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选择在此时公开发布采访视频,更像是要给特朗普打一剂“预防针”,在通话前强调俄方诉求和决心。
乌克兰反应激烈。
俄乌直谈结束后,乌克兰方面反应强烈,称直接谈判“毫无成果”,指责俄方提出的领土要求“不可接受”,并呼吁国际社会联手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措施。
5月16日,泽连斯基与法国、英国、德国、波兰等国的领导人先后通话,争取更多经济支持和军事援助,寻求通过欧洲向俄罗斯施压。
两天后,泽连斯基还专程到意大利罗马,与美国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直接会谈,围绕对俄制裁、双边贸易、防务合作以及未来交换战俘等议题展开深度磋商,寻求“尽快实现全面和无先决条件停火”。
5月18日,万斯与泽连斯基在意大利罗马公开会面。
乌克兰不断强调与欧美等第三方势力的事前协调,持续将乌克兰利益与盟友国家深度捆绑,企图借机争取更多支持。
各方通话,谈了什么?
通话中,特朗普与俄、乌领导人分别围绕多个议题交换了意见,并提出了“美国抽身,俄乌直谈”的解决方案。
美国秉持“交易思维”。
从本轮通话内容来看,特朗普秉持了其一贯崇尚的“交易思维”,且较此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停火谈判方面,美方宣布“将不追加对俄制裁”,避免刺激俄方进一步升级战事。美方支持由梵蒂冈主持俄乌谈判,默许双方“自行协商条件”,同时暗示如果再无重大进展,美方或将退出俄乌停火斡旋。
利益布局方面,美方表示,俄罗斯拥有创造大量就业和财富的巨大机会,计划将“美俄贸易”与“乌克兰重建”深度绑定,在俄乌冲突结束后,从能源利益、项目基建等方面与俄罗斯开展大规模贸易。
对乌施压方面,特朗普在通话中明确要求泽连斯基接受“灵活谈判形式”,否则将取消军事援助。美方还极力通过社交媒体渲染“乌克兰拖累美国”的论调,为后续从谈判桌前抽身铺垫民意基础。
回顾特朗普调停俄乌冲突的过程,其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但不变的是他的“交易思维”。
从初期抛出“24小时实现停火”的口号,打造“和平缔造者”人设,攫取大量选票,到遭遇现实阻力后强压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攫取乌克兰矿产资源,再到看清短期停火无望后伺机全身而退,与各方大谈合作,一以贯之的是特朗普的精于算计和利益至上。
俄方坚持“消除冲突根源”。
普京在通话结束后第一时间发表声明,称此次通话“内容很丰富且相当坦率”,总的来说非常有益。他明确表示,俄罗斯赞成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找到通往和平的最有效途径。
核心诉求方面,俄方坚持“消除危机根源”的立场,称北约持续东扩是俄乌冲突爆发的重要根源,因此乌克兰必须放弃加入北约的意愿,接受“永久中立国”地位,承认领土归属新现实,并大幅削减军事装备。
停火谈判方面,俄方坚持俄乌双边谈判优先,反对欧盟等第三方势力直接介入;主张俄乌共同起草一份“和平备忘录”草案,将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等抽象诉求和停火条件、协议签署时间、执行机制等具象内容落实在纸面上,转化为可执行条款,意在将停火与长期战略绑定,将战场优势转化为谈判主导权。
人道主义方面,俄方愿意重点研究推进在押人员的交换事宜,在确保人道主义待遇的基础上,围绕“9人换9人”战俘交换方案进行专题磋商,以此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后续谈判建立信任基础。
外交关系方面,俄方愿持续推进“俄美大规模贸易合作”,在俄乌冲突结束后向美国部分开放国内市场,并支持特朗普提出的“重建乌克兰经济计划”。俄方还释放了领导人直接会晤的积极信号,提议未来举行元首面对面会谈,试图将美俄关系从“直接对抗”转向“有限合作”。
俄罗斯的谈判策略本质是“以实力换承认”,通过战场优势和外交博弈的结合,实现三大目标,即短期固化领土控制、削弱乌克兰军事实力,中期瓦解北约东扩、重构欧洲安全秩序,长期突破西方围堵、重塑全球多极格局,为自身争取最大战略转圜空间。
乌克兰寻求“战略突围”。
泽连斯基重申“乌克兰愿意执行全面、无条件停火”的立场,愿与俄方“以任何能产生结果的形式”进行直接谈判,同时呼吁美欧继续施压俄方,以尽快促成“真正和平”。
核心诉求方面,泽连斯基在通话中向特朗普提出三大原则,即无条件停火、持续对俄制裁、乌克兰谈判参与权保障三方面,要求美国“不要在没有乌克兰参与的情况下对与乌克兰相关事宜做出任何决定”。
停火谈判方面,乌方虽然表态愿与俄方签署“和平备忘录”,但强调必须在确保乌克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推动俄乌停火谈判。乌方需首先看到俄方具体提案,然后再做决定。乌方明确拒绝俄方提出的领土要求,要求撤回1991年边界,反对“局部停火”。
多边外交方面,乌方要求“美国不得绕过乌克兰做决定”,提议召开“美俄乌欧四方会议”共同研究俄乌谈判议题,企图通过拉欧盟等第三方势力下水,增加自身谈判筹码。
对俄制裁方面,泽连斯基对于美国“不会增加对俄制裁”的态度表现出强烈不满,要求美欧在能源、军事等方面加大对俄制裁力度,推动相关国家加大对乌援助力度,施压俄罗斯作出让步。
乌克兰的谈判策略本质是“以生存博弈寻求战略突围”,试图在主权底线与生存现实之间,维持“走钢丝”式的艰难平衡,在向俄罗斯展现强硬姿态的同时,竭力争取盟友国家军事援助。
通话结束,路在何方?
当前,俄乌战场依旧硝烟弥漫。
经过一段时间的外交斡旋和深度博弈,俄乌双方均表达了通过谈判解决冲突的意愿,为实现俄乌停火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
然而,俄乌双方在领土、安全、主权等核心问题上仍然存在根本性分歧,短期内双方恐怕都不会作出重大让步。
特朗普煲了一顿电话粥,看似是进一步推动俄乌谈判,实则是宣告美国将逐步退出。
本就错综复杂的俄乌问题,前景愈发扑朔迷离。
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俄乌停火作为阶段性目标,确有实现的可能,但要实现持久稳定的和平,需要整个西方世界与俄罗斯重新建立已经支离破碎的战略互信。
俄乌冲突到底将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