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3|回复: 0

食客惦记,那份自豪感藏不住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22-3-3 17: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秦东颖/董天晔 日期:2022-03-03

生意火爆赚钱却不易,搬了新址的上海非遗桶蒸糕小店选择坚守

图片来源/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

      记者 秦东颖 董天晔

      “新店我第一次来,不大好找!我爱人最喜欢吃他们家的蒸糕,说像小时候外公做的味道。”昨天上午,市民金先生乘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找到沪闵公路上的“阿小弟桶蒸糕”店,买了一块十斤装的核桃红枣糕。

      小店开了十多年,去年12月搬到现在的新地址。那块“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门头招牌,和其貌不扬的店面颇有些反差。对于“阿小弟桶蒸糕”的长期拥趸们来说,他们差点就再也吃不到这口香甜软糯的滋味了。

      秘方

      桶蒸糕是闵行颛桥地区的传统年俗小吃。旧时乡间逢年过节,或遇红白喜事、建房上梁,农家都会蒸糕招待四方乡邻和外地的帮工,讨个“节节高升”的好口彩。

      白糖、红糖、蜜枣、赤豆、核桃红枣,小店蒸糕总共5个品种。吃了十几年的老客人每次回购,都很清楚今天要来拿什么,“家里小孩关照要吃蜜枣的”;慕名而来的新客人则会有些举棋不定:“哪个品种买的人最多啊?帮我切四分之一先尝尝味道。”

      58岁的老板娘宋爱华一边称糕、找零,一边在向新客人热情介绍,“拿回家隔水蒸一蒸是最方便的吃法,油里煎一煎味道更好”。

      老板罗仁官今年60岁,小名叫“阿小弟”,这个名字在颛桥安乐村的乡亲中间无人不晓,所以店名也就叫“阿小弟”。

      前店后工厂,宋爱华扮演灵魂中场的角色。这边招呼完远道而来买糕的客人,她又马上跑到后厨准备再做一批新的白糖糕。

      锅中水烧开了,屋里蒸汽氤氲,她手脚麻利,将一层米粉一层白糖均匀铺在木桶里,木桶上锅大火开蒸;20分钟后,待糕八九成熟,开盖再撒一层粉、一层糖,就这样重复4遍,糕才能完全蒸透。最后取出木桶把糕倒扣在案板上,一块白白胖胖的白糖糕就做成了。

      蒸糕在上海并不稀罕,制作流程也大同小异,“阿小弟”家的桶蒸糕却是不少资深食客的心头好。每每有人问宋阿姨他们家蒸糕到底有什么秘方,她总是神秘一笑,答曰:“用心。”

      “阿小弟”家的木桶选用苏州的杉木,蒸汽升腾时,多余的水分被木桶吸收,加热过程能够带给糕体充分的循环“呼吸”。

      江苏的糯米和粳米品质佳、新疆的红枣甜度高、云南的核桃回味甘甜、豆沙是纯手工炒制的,原料把控,桶蒸糕的吃口,全在宋阿姨手势的拿捏中。本地老主顾是小店消费的主力,也不乏从青浦、宝山远道而来的食客。

      犹豫

      8年前,老罗和宋阿姨在颛桥镇开了一家餐饮店。家里有亲戚说起,想吃小时候的桶蒸糕,但没地方买,宋阿姨想着自己做做看。

      凭着记忆里奶奶、妈妈做糕时的方法尝试,宋爱华做出来的桶蒸糕还挺像那么回事。“阿小弟”家里的糕好吃,成了一传十、十传百的乡间传说。眼见来买糕的人越来越多,宋爱华索性把“副业”做成了主业。

      越来越多的本地人搬离老屋住进楼房,做桶蒸糕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人们对这个老味道的惦记,成就了夫妻俩的这门小生意。2013年,“桶蒸糕制作技艺”入选闵行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5年8月,又成功入选上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做餐饮行业的人,一年到头睡不了几个囫囵觉。凌晨两三点,夫妻俩就要起床准备,厨房里一阵热火朝天,好让早上来的顾客都能买到最新鲜的桶蒸糕。过年前做糕最忙的时候,两人凌晨一点多就起来,还叫来乡里乡亲帮忙,消耗掉几万斤的米粉。

      “做糕真的累,没多少人能吃这个苦。”家里小辈自然没有接班的想法,之前有年轻人专门跑来找宋爱华学做糕,终究没能坚持下来。

      本来趁着这次老店面租约到期,宋爱华想索性放弃不做了,享享清福。但老罗不答应:“如果店关了,那么多老客人我如何交代?”

      “阿小弟”说:“你给我30万,就当给我去买股票,我争取保本,最好再有点小赚。”宋爱华犹豫的念头,终究被丈夫的执拗打消了。

      坚守

      新店位置比较难找。这天,园区的金总正好来找老罗,他向老罗建议在园区门口做个指示标牌,最好带灯光的,这样来往路人从早到晚都能看到。老罗听后,笑呵呵地附和,“对,对……要是带灯光的话,价格可就上去了”。

      在外人看来,老罗夫妇做桶蒸糕生意这么好,一定赚钱。老罗扳扳手指说:“赚的都是辛苦钱,现在开新店,成本又高了,这里一年租金就要30万。做糕有季节性,5月到8月起码四个月生意白板。不精打细算真不行。”

      老两口的生活因为桶蒸糕发生了变化。本来家里老房子动迁,分到商品房收收租金,小日子过得蛮乐惠。现在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店里忙起来,孙子孙女也没空带,只能交给亲家。

       可是经营桶蒸糕的生意带给他们的那份自豪感是藏不住的。

      已经有着十多年历史的“九九重阳·颛桥糕会”,堪称各路“糕”手的华山论剑。桶蒸糕坐镇主场,七宝农家糕点、沪谚方糕、马桥方糕、崇明糕、高桥松饼、叶榭软糕、吕巷白龙糕……汇聚一堂。每年,桶蒸糕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说起糕会的盛况,宋爱华颇为得意,“我们摊位前排了不得了的人,只好限购哦”。

      “我们的糕已经有人带到国外去了,澳洲和美国的华人都吃过我们的糕。”宋爱华和她的桶蒸糕成了不大不小的明星。

做桶蒸糕虽苦,但很幸福,因为看到食客对自家蒸糕的喜欢。宋爱华说起孙女特别喜欢吃白糖糕时,眼里充满笑意,也许这样的时刻会让她想起年幼时自己偷吃灶台上蒸糕的快乐。

责任编辑:日升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3-29 15:18 , Processed in 0.0298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