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9|回复: 0

海风:我的知青人生(10)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21-12-1 14: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10月13日  作者:海风  来源: 红月亮知青情



      15. 告别大巴山

      1971年初,国家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有了调整,允许知青参军,上学和招工返城了。知青们十分高兴,原来知青们都认为这辈子要待在农村,没想到忽然看到有回城工作的希望了,很多人都非常激动。

      宣汉县来了很多招工组,大规模的招工开始了,不过,大规模的不正之风,腐败行为也开始了。那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知青、知青家长们到处走动,到处打听消息,托关系,想办法,请客送礼风盛行。那时,招工组就是太上皇,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命运,谁也不敢得罪他们,公社管知青的干部,大队书记都跩得很。以前宣传的什么要在农村表现好的才推荐,都是扯蛋。先是家里有背景的,当官的,或有钱的家庭,以特招、内部招等各种名义,把自己的子女先悄悄地弄走了。

      海风从一开始就对招工不抱什么希望,原因是前不久1970年冬季征兵。海风从小就有当解放军的愿望,征兵开始就高兴的报了名,公社、大队,也推荐了。那次征兵本来是招到西藏的高原部队,可是后来海军北海舰队要在宣汉县招4名特种兵。在体检时,海军招兵的负责人把海风看上了,经过严格的单独体检,身体很棒没问题,文化程度测试也没有问题,在农村的政治表现,海风是大队团支部书记,也没问题。海军接兵部队负责人很高兴,把征兵登记表都拿给海风填了,连红燕也找来在未婚妻一栏上面签了字,就等重庆家庭政审情况了。

      可是最后海风还是没有走成。听接兵部队的人说,他们是招特种兵,到部队后要先到海军舰艇学院学习三年,特别是对政审条件要求很严,海风的亲身母亲在文革中意外死亡,其死亡原因现在都没有定性,所以不能考虑。那时是文革时期,政治挂帅,什么事情都上纲上线,怀疑一切,而且那时也没有人或组织来尽快调查定性这件事情。

      要说对参军、招工返城,不动心、不想走,那是假话。虽说当初上山下乡到农村,海风是主动申请、自愿下乡的,也从不言后悔。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是激烈碰撞,特别是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机遇面前应该人人平等,对此海风也有一些怨言。政审不过关,参军走不成, 那招工,上大学也不可能,海风只能沉下心来,继续在农村修理地球了。

      转眼到了下半年十月底,公社过半数的知青先后都走了,大规模招工已近尾声。突然有一天,公社革委会的张副主任(原公社的老社长,他对海风一直都很好),告诉海风,这次有个单位来招工,听说是搞建设的,条件放得比较宽,只有两个条件:(1)只招男的,(2)身体好的。你这么多年在农村,在我们公社知青中表现都是最好的,我们很想帮你,这次又推荐了你,估计问题不大。海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红燕,她说管它什么单位,先回城再说,你先走吧,她们家里是不会不管她的(年初她的哥哥已首批招工回城了)。就这样海风被招工回城了,樟垭沟的村民们为海风举行了热情的欢送会。

      临走,红燕赶来县城送行,海风给红燕买了一把手电筒,配上电池,将身上仅剩的1.8元钱全部交给了红燕,叫她天要黑了,还要走几十里路,赶快回去吧。分别时握着红燕的手,海风坚定的说:“燕子,放心吧,我等着你,我们会在一起的。”


      从1964年5月上山下乡来宣汉,到1971年11月招工返城,海风在农村待了整整七年半的时间,人生中最美丽的青春,豆蔻年华都奉献给了农村。再见了,宣汉!再见了,乡亲们!再见了,大巴山!  
  
第二章  魂系麻柳滩

      16. 麻柳井深

      1971年11月初,告别下乡七年多的知青生涯,离开宣汉县,怀着新的憧憬,新的希望,海风喜悦地返城了。在大渡口公司基地经过短暂的学习集训,海风又出发了。汽车沿着陡峭的山区土公路,把返城知青们带到了川、黔交界处一个叫麻柳滩的地方。

      现实给海风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刚离开大巴山没几天,又来到大娄山。这里崇山峻岭,一片荒凉,没有一点城镇的气息,没有一条象样的道路,也没有一幢象样的房屋。只有连绵的群山,比人还高的茅草,只有一排排用篾席围起,用楠竹和牛毛毡搭建的工棚,和一排排铺着稻草的大通铺。

      数百名返城知青和一些农村退伍军人作为特招对象,加上原綦江铁矿307掘进队,在这里筹建“井巷营”。那时企业实行军事化编制、分班、排、连、营、团等。为解决重庆钢铁公司铁矿石原料,我们来到这里,开发建设麻柳滩铁矿。

      为什么叫麻柳滩,可能与此地有众多麻柳树有关。这里两边都是山,只有中间有一片狭长的河滩,两条运送矿石的钢轨静卧在那里。靠一边的山脚下有一条川流不息的小河,别看小河平时宽不过十米,但一遇下雨,山洪暴发,可瞬间变成汹涌大河,势不可挡,矿井就开在另一边的半山腰上,要从河床下穿过。

      我们来到半山腰井口,顺着巷道里的小铁轨走下去。初次下井,感觉阴深可怕。首先是灯光昏暗发黄,井下为安全起见,所有照明电压不超过36伏,其次是巷道里到处嗤牙裂缝,怪石突兀,好像随时要掉一砣下来,同时各种风声、水声、矿车声、呐喊声,不绝余耳。走不多远,前面是一段长约500余米,坡度约为30余度的斜坡,矿工们称为楞子坡。沿着楞子坡走下去,脚下是嶙旬的乱石子,中间是两条运送矿渣和物资的小铁轨,两旁是各种风管、水管、电线、电缆、抽风机等,矿工们上下班行走只能踩在铺轨的乱石子上。由于噪音大,灯光又昏暗,还需要时刻提防疾驶而过的矿车撞倒人,也确实有人在楞子坡因躲 避不及被矿车撞击而死亡的。


      走完楞子坡,来到水平主巷道,这里有一个较大的水池和水泵房,有数台大功率的水泵日夜不停地把井下的渗水排出地面。因为矿井在河床下,地下渗水量特别大,这也是麻柳滩铁矿的特点,所以这里是麻柳滩矿井下最重要的地方,二十四小时都不能离人。

      主巷道宽约三米,高约二米,各种管线密布,越往里走,越昏暗发黄,到处雨水濛濛,烟雾缭绕。井下象迷宫,各种支巷道,掌子面很多,上下好几层,很容易迷路,有的支巷道很小,人进去要低头、侧身,有的地方甚至只能四脚着地爬过去,有的地方热得像蒸笼,有的地方冷得你直打抖,还有的地方严重缺氧,人进去一会儿就会昏迷,十分危险,所以井下不能单独乱走动。  

      17. 矿工的无奈

      以前只在电影和书本上看到过井下工人,只知道煤矿工人工作环境很艰苦,危险性大,现在才知道还有铁矿工人照样工作环境也艰苦,危险性也很大。唯一不同的是:煤矿工人脸很黑,铁矿工人脸很红,红得连出的汗水都是红的,根本不能穿浅色的衣服。

      井下施工既苦、累、又危险,掘进、打眼、放炮、出渣、铺轨、支撑等大部份工序都是依靠人工作业来完成。巷道内的施工环境十分恶劣,粉尘、泥浆、油气、噪音、放炮后难以排出的毒气常常使人无法忍受;特别是巷道内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的乱石,以及冒顶塌方,随时都会带来生命危险;爆破作业稍有不慎,也极易发生大事故;还有巷道内窄小的空间,昏暗的光线,刺耳的噪音,来往的运渣矿车,浓烟粉尘和密密麻麻的各种管线,险象环生。因而各种伤亡事故难以避免,因吸入粉尘过多而得的矽肺病,因长期在井下潮湿环境超强度劳动而患风湿,腰腿痛病的也习以为常,不然为什么说,井下工作属于高危行业呢。

      掘进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打风钻象打高射机枪,先是一人在前面稳住钻杆,一人在后面紧握钻机手柄,咬紧牙关,浑身颤抖,嘡、嘡、嘡,锯、锯、锯,噪声刺耳。因空间狭小,多台钻机同时开动,噪声更大,泥浆乱飞。有的人烦泥浆,就打干钻,这样粉尘更大,什么样的口罩都遮不住。不打钻机就出渣,一铁皮撮箕矿渣起码有五六十斤重,每弯一次腰提起来都很费劲。工作分早、中、晚三班倒,每班都有掘进进度要求,接班后要先把上一班放炮后炸开的矿渣清除干净运走,再打新的炮眼,装好炸药、雷管,安全放炮后才能下班。

      因掌子面工作环境恶劣,温度又高,又脏,大多数人都只穿一条内裤干活,有的干脆什么都不穿,一丝不挂赤裸上阵,这样方便。反正掌子面没有女人,真是一身灰,一身汗,一身泥。最要命的是,本身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还要小心谨慎,气喘嘘嘘的爬那五百米楞子坡。有人就不想爬楞子坡,搭矿车出井而受了伤,甚至丢了命。因搭矿车也不安全,万一钢丝绳断了或脱了轨,运行速度又快, 很容易造成大事故,因此井下安全操作规程是不允许搭乘 矿车上下班的。只有爬完楞子坡,走出井口,呼吸到新鲜空气,才知道自己又多活了一天。下班后,澡一洗,酒一喝,倒头便睡,第二天醒来接着又干。


      那时国家对井下工人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一上班每月工资42.5元,另外每天还有井下津贴,每月口粮50斤,还有3斤肉,3斤黄豆,3斤白酒,这在那个年代确实是相当高的生活标准了。虽然待遇不错,但矿工们却高兴不起来,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危险性大,社会地位很低,很多人瞧不起井下工人,说在地下几百上千米深的地方,象是埋了没有死的人。那时绝大多数人都正值二十出头的青春年华,找对象十分困难,连农村姑娘都不好找,每当有人问起在哪儿工作时,都不好回答,只好扯谎说是保密单位。面对如此环境,很多人都不安心井下工作,怨言大,火气大,也时常发生打架斗殴的现象。还有的人甚至后悔不该招工返城,说还不如在农村当知青自由,轻松、安全。但当时是文革时期,一切行动听指挥,井下工人只准进、不许出,工作是不能自由选择的。  

      18. 井下维修钳工

      1973年底,随着麻柳滩矿山工程的深入扩大,上级决定“井巷营”扩编为矿山公司。矿山工程扩大了,人员也增多了,机械设备也增多了,但特别急需机械设备的操作维修等技术人员。于是矿山公司组织青年职工文化知识考试,从中择优选拨培养各技术工种人员,海风经过文化知识考试,从掘进队选拨到公司设备连,当了一名井下设备维修钳工(学徒工)。

      设备连主要负责整个矿山工程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维修保养工作。那时矿山的机械设备主要有:各种发电机、各型空压机、卷场机、挖掘机、推土机、出渣机、抽、排风机、风钻、风镐、各型水泵,电瓶车以及部份精加工设备等。主要工作性质还是在井下,因井下设备多,又容易出故障。

      因为是技术工种,必须从学徒工做起,海风的工资也从每月四十多元降为每月十八块五角,其它待遇不变,井下津贴照样有。海风正式拜师,签了师徒合同。海风的师傅姓何,四十多岁,何师傅虽没有什么文化,但却有二十多年维修矿山设备的老经验。海风非常尊重师傅,听师傅的话,吃苦耐劳,跑前跑后,师傅很喜欢海风,只要一有事故他就带着海风,手把手的教,耐心的讲,这使海风很快学到了一些本事,不到一年就能单独值班,二年提前出徒,何师傅也很高兴。


      在井下当值班钳工,不仅辛苦,也很危险,有一件事使海风记忆深刻。有一天海风接白班,头天夜班的值班钳工交班时说,390巷道新开的掌子面上的扒渣机坏了,他来不及修理,请白班去检修一下。海风接班后因掌子面一直有人在工作也无法检修,等到下午白班掌子面上的人放炮走后,为了不影响中班的进度,海风冒着还没散尽的浓烟提前进入掌子面检修。390巷道空间狭小,温度较高,海风一个人在里面忙得满头大汗,刚把扒渣机修好,一站起来就感到头昏眼花,一下子栽倒在地上,幸好这时有两个检查通风管道的工人走过来,马上抬起海风就往主巷道跑,因主巷道通风条件好些,在那儿还作了人工呼吸才苏醒过来。海风非常感谢这两个通风工人,他们的名字,一 个叫谢阶尉,一个叫李克立。事后想起来都害怕,要不是那天刚好他们从那里经过,发现得早,就会出大事了,这个事后海风吸取了教训,再也不敢贸然单独操作了。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4-19 02:18 , Processed in 0.03135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