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6|回复: 0

真正的上海老房子,是绞圈房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20-9-5 13: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09月05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绞圈房子揭秘》 朱亚夫 娄承浩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朱林兴

      绞圈房在上海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毅说:“上海绞圈房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朵奇葩。”绞圈房原住民、原沪上“第一老人”苏局仙长孙苏永祁先生说:“走进绞圈房,就是走进上海历史!”研究和保护上海绞圈房对传承上海历史,促进上海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知名作家朱亚夫、建筑档案专家娄承浩所著的《上海绞圈房子揭秘》一书,是继知名方言家褚半农先生的《话说绞圈房子》一书后第二本有关绞圈房的专著。

      衡量一本著作的价值,主要是看其学术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应用性等。据此,我认为此书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此书与《话说绞圈房子》,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话说绞圈房子》主要取材闵行地区,重在阐明上海绞圈房子的科学命名由来,而《上海绞圈房子揭秘》取材范围广些,重在揭示上海绞圈房所蕴含的丰富中华文化。可以说,此书为上海绞圈房研究的瑰宝,它的出版丰富了中国民居史,丰富和拓展了上海近代居住史。

      本书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史料充实,文字干净利落、耐看。其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生产力发展高度,采用比较方法(与北方四合院、江南民居相比),多角度、多层次,揭示上海绞圈房子的渊源和丰富的上海海派文化内涵。从这个角度讲,本书命名为《上海绞圈房子揭秘》是极为精当的。

      首先,本书从分析石库门与绞圈房子的演变中,鲜明地指出,石库门是上海的老房子,但就其建造年代、选择环境、设计造型、设计格局而论,真正的上海老房子是“绞圈房”,它才是名副其实的本地老房子,因为后者更具上海本地特色。

      其次,从绞圈房子所蕴含的文化特色来看。绞圈房作为上海地区本土老房子,是我国古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表其内在必然会尽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尤其上海海派文化特色。诸如,上海绞圈房的建筑特征是,四面有房,绞圈而建。这里不仅是“四面有房”,而且要“绞圈而建”,双坡屋顶要像“铰链”那样,四面之房绞连在一起。这与其形成渊源密切有关:上海处于沿海,历史上屡遭倭寇侵略,建筑必须可防外敌侵扰。又如,上海绞圈房不仅体形独特,而且富有美感,其整个建筑俯视呈现一个巨大的“米斗”状,象征着上海盛产水稻,家族日进斗米,兴旺发达。乍看,似乎很封闭,其实,从高空向下看,绞圈房一般面河(湖),背竹,整体画面温馨和谐,其内部房间布局合理,厨、储、学、休、会客等功能齐全。封闭中有开放,生态环境良好。有位绞圈房原住民吟诗曰:“鸟瞰绞圈似米斗,河边翠竹映屋秀。客堂时闻稚童声,墙门犹有庭院幽。”

      再如,上海绞圈房的格局反映了我国“敬祖尊老”的传统美德。一座绞圈房内的居住者往往是同一宗族的子孙后代,其关系为父母、兄弟姐妹、叔伯侄、妯娌等宗亲关系,两厢为从。绞圈房内人相聚而居,财产共同使用,族内祭祖迎神的活动男女老少一同参加,我从小生长于绞圈房中,对此具有切身感受。

      本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全书可分为两部分,本书正文除第四章外为第一部分,主要从理论上、宏观上论述上海绞圈房子的形成和发展,其形制、特征、文化特色。第四章则对承裕堂、恒心堂、余庆堂、傅雷故居、海宁路双绞圈房等的经典“个案”进行具体解读。这种点面结合的布局,使读者犹如身入绞圈房,既加深了对绞圈房的认知感和真实感,又增强了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进而强化了“上海绞圈房是上海真正的老房子”这一认识。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3-29 05:03 , Processed in 0.02822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