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0|回复: 0

陈少云 一生只为戏--第七届文学艺术奖获奖人物系列(之三)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9-10-14 13: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10月13日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朱渊


第七届文学艺术奖获奖人物系列(之三)

■ 和老伴杨小安同台
■ 排练场上的陈少云
■ 幸福的一家
■ 《萧何月下追韩信》电影版剧照


  ◆ 朱 渊

  顶着逾七旬高龄还敢在台上频频上演“抢背”“吊毛”等危险动作的京剧大家,不多。麒派领军人物陈少云算一个。

  半个月前,陈少云刚刚摘得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这是否意味着能歇歇了?当然不。“戏痴”陈少云哪里舍得“歇息”:“只要我还演得动,我就不会离开舞台;只要我还翻得动,就会给观众带来麒派最富含金量的绝活儿。”

  1 与戏结缘 挣得一线生机

  虽说生于梨园世家,父亲还是被赞誉为“七岁红”的杰出武生,可这份家学渊源却并没有为陈少云的学戏之路铺设出一条坦途。正相反,学武生的父亲太明白这个行当的辛苦和不易出头,自小就试图“断”了孩子们学戏的念头。

  乖巧如陈少云并无公开“违逆”的打算,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渐渐生成的对戏曲的一片深情却如雨后春芽般滋滋生长,特别是在他成长的湖南怀化地区有着丰厚的戏曲土壤,精彩的武戏让好动的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澎湃,于是悄悄跟着剧团里的哥哥姐姐们开始练童子功。

  本着强身健体的想法,父亲最初也不反对,只是不晓得儿子心里的鸿鹄之志可不仅于此。稍大一些,陈少云便开始窜园子看戏偷偷学艺。时常是等爸爸扮上了之后才悄悄溜到戏台边,赶在散场父亲卸妆前撒丫子开溜。如此机智,倒是鲜少被“活捉”。只是那时候从家到戏台,需要穿过一条黑漆漆的巷子,又窄又长的巷子夹在高高的风火墙之间,小小的陈少云时常要在巷子的一头踟蹰许久,然而,再多的心理建设也抵不上巷子那头锣鼓声起的鼓舞,眼看好戏就要开场,哪还顾得上害怕,心一横、脚一蹬,陈少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穿过了窄巷。

  或许,早在那时就注定,这份源自于戏的热爱和勇气,会如永不熄灭的火苗般在陈少云的心中执着燃烧,直至如今。

  2 为戏“着魔” 11岁登台“一炮红”

  早起练功、下学看戏,“着魔”了的陈少云终于如愿在9岁时辞学进入了剧团。最初学武生,后又学余派老生,会了不少唱功戏后,陈少云转而深深地迷恋上了“麒派”。

  都知道麒派难学,因其注重表演的张弛有度,以及对人物塑造的拿捏,若无深厚功底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很难领略到麒派的精髓。可小小的陈少云却在做功戏上甚有天赋。老师的一句“这孩子脸上有戏”给了他底气。11岁的陈少云便正式登台了,那年他参加地区京剧汇演,演《徐策跑城》,穿着老旦的大蟒袍,比着身高,把下摆卷起来,髯口则只能用成人演员的道具。尽管戏服不合身,演出条件也差强如意,可看戏看的是角儿,服饰道具都难掩戏坛这颗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的光芒。那场演出,让陈少云“一炮而红”,戏迷观众的认可和赞许助推他走上了“麒派”之路。

  自此之后,陈少云越来越痴迷“麒派”,一年之后,他出演了“麒派”周大师的代表作《秦香莲》,前演王延龄,后演包拯,硬是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挑战。如今,陈少云被认为是撑起麒派大旗的领军人物,可坚持“学海无涯”的他依然还是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潜心研究人物刻画,时时刻刻在琢磨戏。

  在陈少云看来,麒派艺术的精髓就在于不自我局限,“流派应当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麒派的表演之所以好看在于‘以人为本’,不用程式化框定表演,形体动作明显,节奏感强,所以特别‘好看’。”陈少云说,开创麒派艺术的周信芳大师之所以能够一生创作几百个剧目,各种题材、各种人物,在于他永不止步的探索革新精神:“‘麒派’艺术作为海派戏剧的代表,精髓在于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 为戏痴狂 摔断肋骨也愿意

  名角大家,多少都有些架子,可见过陈少云的人,却从未见过他有“端着”的时候。无论是同行或是后辈,戏迷或是观众,甚至是他家楼下的保安,说到陈老师都是一脸笑意盈盈。可生活中和气到几乎不见棱角的陈少云,到了台上却像换了一个人,那种“豁出命去”的架势是所有爱他的人都见识过的。

  “拼命三郎”的作风让他的表演总是充满生气、精彩频现,每次他出场,不管角色大小,总有彩头。戏迷观众为之疯狂,有时不过十几分钟的戏,掌声几乎不绝于耳,场子骤然升温。或许就因为陈少云的这份“只要上台全力以赴”的作风,让京剧同行甚至其他剧种的名角都爱邀他助阵。而他只要不和剧院演出冲突,亦是来者不拒。

  然而,从12岁登台“拼”到71岁拿下“终身成就奖”,近60年的舞台摔打淬炼出一个好角儿、延续了麒派艺术的魅力,却也让陈少云满身是伤。两年前,助阵花脸名家安平的《黑旋风李逵》时,69岁的他为了完成一个“抢背”硬生生摔断3根肋骨。怕给别人添麻烦,纵然舞台上眼前一黑,陈少云也强忍着没吱声,待缓过来硬生生演完下半场。凭着意志力,他竟然瞒过了观众、同事甚至是老伴。直到次日被“勒令”去医院检查,才确认断了3根肋骨。然而,上了石膏稍作包扎,没几日陈少云又出现在了排练厅,跪着也要把戏排完。

  “他这一辈子就这样子,名副其实的‘戏疯子’,到了台上就什么都不顾了。”听老伴这样说,陈少云不好意思笑笑:“不是不顾,就是’忘我’,没办法,站在舞台上一天,就要把最好的呈现给观众,这样才对得起台下坐着的每一个人。”

  4 广播戏种 期待更多青年人才

  当初,抛弃已有的功成名就,举家从湖南迁至上海,陈少云怀着一个麒派梦。上海,没有让他失望。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上海京剧院一出出新创作品问世,陈少云也迎来了艺术创作的高峰,海派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的排演,一连排了三本,反响轰动。接着又陆续主演了《成败萧何》《金缕曲》等一批新编作品,也收获了业界的广泛好评。陈少云说:“我能成为今天的我,要感恩时代的机遇。”

  如今,陈少云的麒派梦又有了新的延伸,传承麒派文化、培养接班人成了他的主业。在他毫无保留地传授下,郭毅、于同辉、鲁肃三位上海京剧院的麒派弟子舞台技艺日臻成熟。“麒研班”(全国麒派艺术研习班)在全国的影响力日益扩大,除了京剧领域外,豫剧、婺剧甚至木偶戏都有学生来拜陈老师要学麒派表演艺术。

  陈少云教授学生也是不遗余力。徒弟郭毅要演“萧何”,为人师的陈少云当仁不让率先一头扎进排练厅帮着排戏抠戏,不巧临到演出前一天,郭毅崴了脚,眼看就要演出要泡汤,救场如救火,陈少云大手一挥“那就我来顶吧!”那日,所有观众意外“中了大奖”,纷纷感慨:“都多少年没看老爷子演这一出了,真是赚到。”

  不善交际、生活朴素的陈少云,平生唯一爱好就是读书,他喜欢看人物传记,尤其是前辈大家的自传,“我喜欢看前辈名角儿们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他们怎么把生活和表演相结合,我也能从别人的经历中读取对艺术表演有用的养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这份博采众长的心,陈少云自然而然地吸收各种表演手法,融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也总教导学生们要多看书:“当年,电影演员金山、赵丹等就是学习了许多京剧麒派表演的特点,在电影表现上获得提升。反过来,京剧也可以吸收话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中的特点。”

  陈少云相信,时代不断在进步,艺术环境越来越好:“期待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加入麒派艺术阵营。”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3-29 16:35 , Processed in 0.02906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