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主页 > 散文 > 露珠集《续集---散文篇》 > 第 5 章 工作总结、论文、报道等
第22节 22《江西峡江县有个流源知青助学基金》

在上海知青到江西下乡四十五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有一件事情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在井冈山地区峡江县,在一个叫做江背镇桐林乡流源村的地方,有一群上海知青为第二故乡的孩子们,建立起了一个爱心助学基金。
这个基金成立的起因说来话长。1996年,上海的峡江知青联谊会组织了知青返回当年插队的地方寻亲寻梦的活动,开启了知青的回望之旅。流源知青热烈响应,去了好几个知青看望当年的老乡。回沪以后,他们带回的信息是第二故乡依然虽然变化很大,但是依然与改革开放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促成了大家对曾经度过青春岁月的地方更多的牵挂关心。
几年以后,在上海东华大学任校长的徐明稚,热心地为流源小学新建校舍牵线搭桥,获得了爱心人士的二十多万元捐款,建造成全县最漂亮高档的村级初小。
在下乡四十周年的纪念日,峡江知青联谊会又组织了返乡反哺探亲的活动,流源知青仍是积极的响应参与者和主力军。他们特地参观了新建的流源小学,依然想为它做更多的事情。
2013年,民营企业家、流源知青张润德,召集当年的同队同村同学,提出自己花甲之年的新设想: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助学基金,为硬件已上台阶的流源小学提升软实力。为第二故乡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添后劲。 这个设想让老知青老同学们感到有难度有意外:因为我们毕竟都退休了,还有财力、精力来干这件事吗?
但是张润德的热心公益的真情感动了大家。一次次筹备会在小范围中冷静地悄悄进行。这个爱心助学基金成立的过程非常低调,主要人员没有对外进行宣传,而是由专人回去调查研究,稳步地仔细做了分析摸底,与流源小学的负责人商量助学助教方案,一封封邮件在沪赣来回沟通交流, 为制定符合实际需要又具备可操作性,花了几个月的时间。
为避免助学基金没有用在刀刃上,避免被某些部门挪作他用,基金会成员两次专程到流源村调研考察,在了解流源小学的办学状况、师资、生源以及贫困生比例等数据以后,几位参与筹备的知青又多次开会完善章程,经过沪赣双方反复沟通,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建立《流源知青专项爱心助学基金》。
十一月底,知青们邀请了流源小学校长、村党支部书记、乡长一行专程到上海,签订了助学协议。
爱心基金分四个组成部分。一是贫困学生的助学金。根据校方提请本学期发生的、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核定资助,原则上不超过实际支付的学杂费总额。二是给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学习成绩在本学期年级排名前百分之三十的优秀学生给予奖学金,分一二三等奖。三是给在校教师的奖教金。基础奖教金每年6000元(学校可根据本校教师考核情况自主分配),当学校教学在桐林乡学区综合排名达到第二,则在基础奖教金上增加50%;当学校教学在桐林乡学区综合排名达到第一,则在基础奖教金上增加100%。四是逐步建立电化教学室、图书阅览室等其它确有需要的单项资助金。
爱心助学基金有严格、详细的管理办法,以及组织机构,财务制度,人员职责等条款,是具有独创性、独立性、可持续性的民间基金。它没有中间机构,不用担心被其他部门拦截挪用,而是直接进行对口帮扶,以保证每一元钱都用到流源村的教育发展上面,直接褒奖激励有明显成绩的优秀学生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2013年底,首期奖教金六千元于近日已经汇至流源小学账户。
2014年开春,基金会又为流源小学配备了“班班通”的视频授课设备,进一步完善更新了教学硬件。本周,他们派出三人专程冒着早春严寒,特地去落实安装事宜。这在整个峡江县也属前所未有的大事件,是村级除小最好的教学设施。
近日知青们又欣闻,流源小学现任校长、在流源小学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刘九根老师,被当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他是曾经在流源小学工作过六年的葛天琳(目前页时基金会成员)最早的学生。他们二人延续了四十年的师生情也成为基金会良好的催化剂。
流源知青基金会的成员们一致认为:发展教育是每个社会永恒的课题。虽然该基金是个非盈利项目,目前资金也并不多,但是只要大家群策群力,让它发展壮大,添砖加瓦,传递正能量,就能为实现中国梦中的教育强国、爱心育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助力。
(撰稿  葛天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