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第2节 在烈士洒下热血的土地上出发
 在烈士洒下热血的土地上出发
贾宏图
 
  “啪!啪!啪!”
  激烈的枪声回响在眼前的这片雪野上。这是小兴安岭北坡的一片树林,林密雪深,使人寸步难行。一群衣裳褴褛、端着枪的队伍急匆匆地趟过没膝深的大雪,艰难地奔跑着。跑在前面的那个人身材瘦小,面容清癯,他举着驳壳枪,带领几个人穿过树林,向梧桐河伪警察所逼进,实施一次偷袭任务。
  这时,跟在他身后的一个壮汉突然向他开枪,他身体晃了一下,回手向那人开枪,当场将其击毙。他按住自己的腹部,继续前进,血顺着他的手指流下来,染红了脚下的雪地。枪声一响,埋伏在附近的日伪警察冲上来把他们围上,这时,那个小个子的军人从背上取下文件包交给唯一没有受伤的战士,命令他立即转移。他捂着腹部的伤口举枪向围上来的敌人还击……
  他就是我们敬仰的抗联英雄赵尚志,这就是他伟大人生的最后一幕。在这场寡不敌众的战斗中,他因受重伤被俘,被押到梧桐河伪警察所进行审讯,赵尚志宁死不屈,大义凛然。据伪三江省警务厅给伪满州国治安部的报告中记载:“赵尚志受伤后,仅活了八小时,当警察对他审讯时,他对警察说:‘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了祖国,还不觉得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了,这没有什么。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怕的?’说完闭口不语,狠狠瞪着审讯他的人,而对他受重伤所造成的痛苦,未发一声呻吟。其最后的表现真不愧为一个‘大匪首’的尊严。”
  不!这是一个为保卫祖国打击侵略者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民族英雄的尊严!
  1925年,17岁的赵尚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正在哈尔滨读书的他已经成为学生革命活动的骨干。在党组织的派遣下,当年11月,赵尚志进入广州黄埔军校学习。“九一八”事变后,他回到东北组织抗日武装,先后任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等职。他率部在松花江下游沿岸开展武装斗争,并建立了哈东、汤原抗日根据地。1936年底,他率部西征,从松花江下游到黑龙江南岸,纵横数千里,经大小百余战,攻克了20多个城镇,歼敌800人、俘敌300人。1942年初,在驻鹤岗日军长林大佐的指挥下,敌人经过精心策划,制定了诱捕赵尚志的计划,那个从背后向他开枪的人就是被收买的特务刘德山,他用假情报骗取了赵尚志的信任,促成了这次让赵被俘牺牲的袭击梧桐河伪警察所的行动。
  这个事件发生在1942年2月12日凌晨。
  72年后的2月12日(2014年),在这个冰雪还未消融、寒风仍然凛冽的日子,我就站在赵尚志烈士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土地上。1950年秋,松江省政府把这个村落命名为“尚志村”,现在这里是宝泉岭管理局所属的宝泉岭农场第四管理区所在地。我找到了尚志村的老户、80多岁的李长山,他说刘德山是一个以打猎为生的炮手,当时日本鬼子贴出布告:谁能抓住赵尚志“一两肉奖一两白银,一两骨奖一两黄金”,他因为贪财被收买了。当时,受伤的赵尚志在梧桐河伪警察所审讯时,什么也不交待。日本鬼子要把他拉回鹤岗抢救,是用爬犁拉着,路过我们村时牺牲的。后来我们村就叫“尚志村”了,这片原属萝北县的土地在成立宝泉岭农场时就归农场了。
  趟着没膝深的大雪,我走近“赵尚志烈士牺牲地”的石碑前,抚摸着赵尚志的老战友陈雷省长刻在碑上的题字“铁骨忠魂”,眼望着石碑下那苍茫的土地上仿佛有一辆马爬犁飞驰而过,越走越远,最后消逝在迷蒙的远方。
  历史的烟云被厚厚的积雪掩盖了,当年的树林也变成了田野,这里一片静穆、沉寂,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陪同我的宝泉岭农场第四管理区主任杨宝慧告诉我,在烈士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土地上,他们管理区所管辖三个作业站的700多名职工耕种了2800公顷土地,每公顷给国家生产粮食8.5吨。现在,70%的职工都在场部买了楼房,他们农忙时居住在作业站的老房子里,农闲时就住在场部,“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对他们而言,不是梦想而是现实了。
  我和年轻的管理区主任杨宝慧有这样一番对话:
  “李长山讲的赵尚志牺牲的事,你知道吗?”
  “不太清楚。我前几年从八一农大毕业后,来这儿工作的。只知道赵尚志是在这儿牺牲的,具体情况还是第一次听说。”
  “管理区组织大家学习过场史吗?”
  “没有。但清明节时,中小学生来送花圈,我们都看到了。”
  听完杨主任的话,我百感交集,却一时又说不出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宝泉岭管理局的领导来请我写一部关于宝泉岭发展历史的书是英明之举。因为走过苦难迎来辉煌的北大荒人,不应该忘记过去,一个地区的现实是由它的历史决定的。北大荒人正是从烈士牺牲的土地上出发,才走上光辉创业的里程。忘记出发地点,会让我们迷失前进的方向。
  如果说,让我这样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作家背着电脑再一次走进北大荒的风雪,像小记者一样采访,开始我还有些为难的话,现在我却又一次激情燃烧了,我一定要写!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老知青对家乡的回报,是一个老兵团战士最后的战斗,也是一个被北大荒的土地滋养的作家应尽的一份责任!
  就这样,我开始了一次非凡的文化之旅,就出发在赵尚志牺牲72周年的那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起步在烈士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土地上。我将走进宝泉岭管理局所属的每个农场,那一片洒满抗联战士、复转官兵、支边青年、城市下乡青年和广大农场干部职工鲜血和汗水的土地。这片大地上写满了北大荒人的传奇故事。
  写什么呢?我要为这片土地留下怎样的文字?
  这时我想起这样的问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这问题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来的,被认为是最大的哲学命题。这话源于耶稣的话:“我虽然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真的。因为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想告诉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中国农业奇迹的人们,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中华大粮仓”,再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我们曾经走过怎样艰难困苦的道路,有多少人前赴后继,流血牺牲,又有多少人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他们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标杆,是立在我们路旁的英雄雕像,回望他们的身影,再一次激起我们阔步前进的激情和勇气!
  走过从前,面向未来,为了北大荒的“百年梦想”,我们正投身一场“国际战争”。战略政治家基辛格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当今世界所有的战争都与争夺石油等战备资源有关。而关于粮食的暗战,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农垦总局的一位领导说过这样的话:“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决不能把中国人吃饭的嘴巴搭在别人的碗边上!”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北大荒人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同样,保证人民的食品安全,在发展中保证生态安全,我们仍然责任重大。每一个北大荒人,都要自觉成为维护这“三大安全”的战士!
  对于北大荒人来说,没有哪首诗像郭小川的《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那样耳熟能详了。最近我又翻看了郭小川的儿子、老知青郭小林送给我的《郭小川全集》中的那首诗的原稿,其中最后一段是这样的:
  呵,把这笔财产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世的子孙!
  在这里持续的将是:伟大的传统,勇敢的创新……
  呵,把这片土地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
  在这里长存的将是:繁荣的生活、革命的灵魂!
  朋友,请你跟随我的脚步去找寻,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千秋万古长新”的“伟大精神”和“革命的灵魂”吧!
  我将在神奇的黑龙江和富饶的松花江交汇而形成的北国美丽的三角洲上,在那些写满诗意和遗留历史烽烟的大地上,找寻那珍珠一样的名字,二九〇、绥滨、江滨、名山、普阳、军川、延军、共青、宝泉岭、梧桐河、新华;我还要到小兴安岭的脚下,看望它们的兄弟汤原和依兰。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片锦绣大地、一片沸腾的热土、一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中华大粮仓”。这每一个名字都是三代垦荒人、建设者用热血、汗水和对祖国的忠诚铸就的高耸云天的纪念碑,那上面铭刻着创造了北大荒辉煌历史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我将用一个老知青的深情和一个老作家的真诚,告诉你这片土地上的昨天和今天,告诉我亲爱的读者——
  这笔永恒的财产啊,而且是生活的指针!
  它那每条开阔的道路呀,都像一个清醒的引路人;
  这片神奇的土地啊,而且是真理的园林!
  它那每个金色的果实呀,都是一颗明亮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