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第1节 1《游庐山花径公园》

 
                   
   七月,盛夏酷暑,正是去庐山旅游避暑的好季节。虽然我们是跟团游,但是安排得还是比较宽松;上了庐山这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便想趁这次机会多去几个景点。
    导游说,离我们居住的旅馆不远,大约五里路,有一个“花径公园”,里面有一处白居易故居,早上六点半以前进园不收费;因没排在旅游日程计划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
    出于对唐代大诗人的景仰,于是邀了几个同伴起了个大早,清晨五点赶往花径公园。
前一日下了整整一天的雨,到黎明时分刚停,所以空气特别清新湿润凉爽。虽值炎夏,气温却只有二十度左右。走在静谧的山道上,穿着长袖衣长裤还觉得凉飕飕的。
    园门口果然没人收门票。我们进得园来,不觉一乐:这么大个公园除了几个晨练的老人,几乎只有我们这一行人。
    园的四周环绕着延绵起伏的山,中间便是翡翠般碧绿的湖泊了。湖面平静宽阔,绿漪涟涟,把周围郁郁葱葱的群山树影都映入湖中。湖心有一座岛屿,名孔雀岛,据说栖息着一百多只孔雀。岛上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亭子西侧有一座九曲桥,将孔雀岛和陆地连接起来。虽然平日见惯了亭子,而且这处亭子也并不见得十分特别,但不知为什么在这青山绿水环抱中的这个凉亭有一种格外幽远宁静的气氛,给人如梦如诗如画的感觉。怪不得这湖也有一个很诗意的名称,叫做“如梦湖”。
    沿着如梦湖边,走在山脚下,沿途可见一道清泉沿着山的峡缝流下来,在这静静的早晨,发出淙淙的流水声。泉水缓缓地流入了如梦湖,难怪湖水这么清澈呢。想起导游曾说过,庐山多瀑布,泉水瀑布是庐山的生命之源。果真是这样呢。
    经几位鹤发童颜的晨练老人的指点,我们终于打听到白居易故居的位置,便兴匆匆前往。白居易故居在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地旁边,两间草庐古朴简洁,雪白的墙壁,屋顶铺着厚厚的茅草,看来刚整修过不久。门前空地上矗立着白居易的石雕象,比真人大多了。抬头凝望着这位唐代大诗人微微蹙眉低头沉思的神情,仿佛被唤回遥远的历史场景中去。
    故居内陈列着白居易的生平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原籍太原。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生于河南新郑。十二三岁,为避战乱至越中(今浙江省境内)。由于在政治动乱、民不聊生的岁月中长大,白居易对百姓的疾苦有所了解,深表同情。在他29岁参加进士考试时,以第十名及第。后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等。因直言进谏,元和十年被贬为江州司马(今九江市)。在九江居留3年多的时间里,白居易经常住游庐山,吟咏诗篇。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阴历3月9日,白居易与友人到大林寺(在今日的花径公园内)游玩,只见这里桃花盛开,繁花似锦,而当时山下桃花早已凋落,于是他欣然写下了著名诗篇:“人间四月春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因庐山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四月的天气如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骤然不同,初到此恍若别一境界。这首诗抒发了白居易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心情。他被贬后的压抑心情,被庐山美丽的风景所释然,在庐山寻觅到了“归去”的春天。
     后来,后人便将此地称作“白司马花径”。1928年,有石工发掘出刻有“花径”二字的石碑,经历史学家考证,认为是白居易的手迹,于是此处被辟为“花径亭”,保存至今。
在香炉峰下,白居易曾结草堂,春去锦绣谷看花,夏至石门涧观云,秋赴虎溪赏月,冬上香炉峰咏雪, 写诗五十余首。太和九年,他将所收著诗文大小共2964首,勒成60卷,专藏于庐山脚下的东林寺中。
    凝望白居易的塑像,耳畔不由响起诗人的许多名句名篇,如著名的“琵琶行,长恨歌”,想象着他在这宁静幽雅简陋的草庐茅舍里,挥毫疾书挑灯夜读吟诵诗篇的专注神情,感慨他那愤世嫉俗富贵难淫贫贱不移的高尚情操,和波澜起伏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
天大亮了,在白居易塑像前留了影,便意犹未尽地离开了花径公园。虽然只是匆匆的一瞥,却也受益非浅,感受到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熏陶。祖国的名山大川,曾留下多少历史杰出人物的足迹,闪耀过多少他们的思想火花!丰富悠久的祖国历史文化遗产中,有多少值得我们汲取的民族精华啊!
花径公园,这个不在旅游计划内的景点,尽管没有后来去的那些诸如锦绣谷含鄱口五老峰之类的著名景点壮观,可带给我们的却是意外的收获,令人回味无穷。
 
                                    写于 2000年8月
(同年发表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刊物《班组学习与生活》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