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主页 > 其他 > 北风博客文选 > 第 5 章 回忆文章选
第17节 血染的青春:纪念战友计伟昌烈士

前言:2012年年初经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在佳木斯市正式筹建大型“知青纪念园”,计划在当年夏末初秋佳木斯纪念园在建的同时,编撰一本亡故在北大荒知青的书,在知青纪念园落成时首发。为编写此书,当时特向广大知青战友及其亲属征集亡故在北大荒知青的史料,此文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此文稿的作者陈志德原是33团16连的战士,后组建值班一连时,与计伟昌烈士同在连部班,因此对计伟昌烈士很熟悉,当时我受《黑土情》杂志社委托编写此文,需要计伟昌烈士的材料,于是与有关同志找到了陈志德等有关同志,最后由陈志德同志起草写了此文。为了让内容更集中,我做了一些整理与修改,同时也去掉了一些人的名字,请大家谅解!

北风

 

血染的青春:纪念战友计伟昌烈士

       计伟昌,上海市人,一九六八年九月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3团,一九七0年五月九日,在珍宝岛战备施工伐木中光荣牺牲,年仅二十一岁。 计伟昌先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现骨灰安放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里。

        打开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烈士名册,有一个名字可能不为大家熟悉,他就是计伟昌。计伟昌,(原名应该是计纬昌,在牺牲后登记名册时出了错,把“纬”字写成了“伟”字,于是就成了计伟昌),上海知青,于1968年9月报名来到当时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854农场,就是后来的兵团33团,计伟昌牺牲于1970年5月9日,根据现有资料,他是那个年代唯一一位因公牺牲在珍宝岛前线的知青烈士。

        计伟昌出生于1949年月12月,生前就读于上海市普陀区光新中学,是一位66届的初中毕业生,在1968年毕业分配时,主动报名要求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去。1968年9月告别亲人,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在车上,才知这次是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3团。33团原是854农场,是抗美援朝结束时,从朝鲜回国的铁道兵战士在王震将军率领下建立的农场,地处黑龙江省虎林县,距离苏联边境很近。在列车上计伟昌听到带队的付德林(后来是16连第一任指导员)说,团部为了扩大生产准备新建一个连队:16连。当时车上这次普陀区到33团一共才四十多人,立即就有二十多人报名,其中就有计伟昌烈士。当时计伟昌的理想就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里艰苦那安家。新建连队艰苦,正好符合他的要求,于是就坚决报名要求去。新组建的16连除了有20连调去的一些知青与几个老同志,其实在当时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点,现实中的一个名号,那里除了一片茫茫的草甸子,什么也没有。计伟昌与被批准的十几名同志,在连长刘明勤的带领下,只在团招待所住了一个晚上后,第二天在团部就开始了搬砖,拉石,装木。半个月后到连队,光着脚,踩着有冰的泥水脱坯,积极为入冬前建好营房作准备。当时这种辛苦和累是不言而语的,但计伟昌与他的战友都很高兴,他们觉得自豪,觉得光荣,因为他们感到自己是新建16连的第一批建设者。

          到连队才半年,1969年3月2日,震惊世界的珍宝岛对苏自卫反击战打响了。根据战备需要,33团以16连为班底组织了武装分队(值班一连前身),计伟昌成了其中一员,担任连队通讯员。为了备战,当时的军训是很艰苦的,通讯员不分白天黑夜,要经常外出传达命令,有时一走就是几十里路。纪伟昌因为高度近视,按情况是不能在值班分队的,但因为值班一连是以16连为班底组建的,因此16连的同志较多,要求也低些,计伟昌就名正言顺地成了一名战士。夜里传达命令,计伟昌行走常常看不清路,摔得鼻清眼肿是经常的事,他没有怨言。连队为了加快传达命令的速度,让连部人员学骑马。那骑的马可不是战马,也没马鞍,只在马背上放一条麻袋就上了,马的体温是41度到42度,几个小时下来,屁股上都磨出泡来,两腿都打不了弯,但计伟昌没有叫苦。还有,那时也不知什么回事,一到半夜与凌晨,信号弹特别多,一有信号弹全连就要出动抓特务,在一望无际的湿草甸子搜寻,其艰苦可想而知,但计伟昌都坚持下来了。

        边境形势持续紧张,在1969年的夏天,值班分队接到命令,准备开赴珍宝岛前线执行战备任务。因眼睛不好当时已要求到生产连队的计伟昌改变了主意,他怕眼睛不好不能上前线,于是一封封决心书送到了连长手中,连长被感动了,终于批准计传昌到炮班当了一名炮手,跟随部队上珍宝岛执行战备任务。在前线的日子是艰苦的。1969年11月26日,毛主席发出了指示:“若不这样训练,就要变成老爷兵,少爷兵,,,,,,,。于是部队为了磨炼意志,提高战斗力,开始进行艰苦的野营拉炼。当时野营拉炼的要求是很高的,每人带上的各种物质,重量最轻的不少于40斤。计伟昌是炮手,负责60炮的底盘,约有30斤,加上装备不会少于50斤。当时要求拉炼的时速每小时12里,强行军16里,记得最艰苦的一次,一天一夜强行军200里,为了战备的需要,还不准开饭。所有这些,计伟昌也都坚持下来了。

         除了拉练,平时部队的训练也很严格。计伟昌是炮手,要用手势来量距离,用眼来目测炮位与射击点的距离来确定火炮如何瞄准。计伟昌为了炼好眼力,做了一个弹弓,每到晚上就点个小油灯,用弹弓打火苗。最后能在十步开外,用弹弓打掉火苗。班长夸他是上海知青中最能吃苦,最会动脑筋,完成训练任务的人。当时值班一连的训练水平之高有一件事能说明问题:有一次他们与驻扎在五林洞的正规的野战部队高射炮连比拼剌刀,他们连一个女班长上场,结果拼得野战部队心服口服。

       记得1970年5月,北方的春天来得晚,珍宝岛地区的积雪还没化,计伟昌在执行战备施工伐木的过程中,不幸被一段回头棒击中头部,身受重伤。连长直接打电话到前线指挥部,前指很重视,当既派出救护车前来,并派一驾直升机在五林洞待命,下午三四点钟,直升机把计伟昌送到佳木斯,但最终因伤重医治无效,离我们而去了,这一天是1970年5月9日,“五四”青年节才刚刚过去几天。计伟昌牺牲时,未满21周岁。计伟昌牺牲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批准为革命烈士,198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现骨灰安放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里。听到计伟昌离去的消息,战友们都很难过,与计伟昌相处不到短短的二年时间,尽管没有豪言壮语,但却用实实在在的言行给战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清明节,三十三团值班一连的部分战友以及三十三团一些战友,与26团战友一起到龙华烈士陵园为计伟昌烈士扫墓,大家是永远不会忘记计伟昌这样一位战友的!

 

作者:陈志德 33团战士,整理:蔡荣华 33团战士

2012年4月18日

 

 

 

 

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