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写作 >

《图说北大荒》创作思路初探

时间:2019-04-14来源:微信 作者:庄蔓菁 点击:
据我所知,《图说北大荒》是刘宏海主编或参编的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系列丛书的第五本知青文籍。继《生命记忆》、《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黑龙江》、《山乡印记》和《放飞梦想》后,真正按自己意愿撰写的个人专著。亲眼目睹知青文集出版过程的艰辛,
 
据我所知,《图说北大荒》是刘宏海主编或参编的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系列丛书的第五本知青文籍。继《生命记忆》、《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黑龙江》、《山乡印记》和《放飞梦想》后,真正按自己意愿撰写的个人专著。亲眼目睹知青文集出版过程的艰辛,以《上海知青在黑龙江》为例,仅一个出版书号就等待了一年多。因此,当《图说北大荒》后来居上,比2018年初即完稿的《山乡印记》和《放飞梦想》率先出版时,我为海哥的辛勤付出能采摘果实感到由衷的高兴。祝贺海哥佳作频频,阅读之余有更多的期待。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对《图说》的感想。
《图说北大荒》专著的由来
《图说北大荒》是《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黑龙江》的姐妹篇。出老照片集的时候,研究会的领导希望每一章都能穿插一些图片背后的故事,做到图文并茂,让老照片具有更大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但实际操作有很大的难处,首先是照片的量太大了,没想到收集到的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提供者、拍摄者各要素的老照片就有五千多张。老照片的编辑就有分为上、下集之设想,如若加上照片背后的故事,编辑难度更大:因为好照片太多,照片量太大,如何最大限度地用好千辛万苦保存至今并收集到的图片是当务之急,与故事内容或故事素材相比较,故事内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于是只好将这些珍贵的资料搁置一边。老照片集的编辑过程十分艰难,从2016年初发征集通告到2018年六月首发,漫长的二年半,从收集、整理、归类、挑选、编辑、核实、校对,修改,再校到最后出版,最辛苦的就是海哥,每一关他都严格把关,每一张照片在电脑上翻来翻去已经翻得滚瓜烂熟,眼睁睁看着他在这些日子中,头发全部变白。最佩服的人也是海哥,想当初,自己曾经有撰写老照片集编辑过程的一闪念,深感力不从心果断放弃,只有海哥锲而不舍忙里偷闲,编辑老照片时居然也写了不少稿件。没人给他任务,没人给他压力,但海哥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整理出来,传播开去,毅然决然萌生了编著《图说北大荒》的念头并付诸实施。不知他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不知他如何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成果是实实在在的,当老照片集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时,集结108个图片故事的《图说北大荒》框架已基本成型。只相隔了九个月,凝聚着海哥心血的《图说北大荒》向我们揭开了朦胧的面纱。真是可喜可贺!
《图说北大荒》图片的选择
分布在千里赴边关、犁下春色来、汗洒黑土地、戍边保家园、生活品五味、文化开新花、龙江好儿女、岁月印深情等八个章节的108张上海知青在黑龙江的老照片,每一张图片都是精挑细选的,每一个故事都是采访核实过,图片涉及的面很广,故事的代表性很强。
《上海知青在黑龙江》图片库中只有百分之二被《图说》录用,按理说,图片备选的余地很大,海哥遴选的每一张照片都可以做到曝光准确,构图优美,对焦精准,人物清晰,形神生动......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P31“泣别亲人”,人像十分模糊,只能隐约看到站台一群人头靠着头,中间一个女知青在哭。由于这是征集图片中唯一的哭泣场面,镜头十分珍贵,选择这张照片是毋庸置疑的。
个人认为海哥《图说北大荒》一书的选图原则是:
1.选择以人为主的图片。书中97%-98%图片的主角是人物,单纯的风景照很少,即使有也是为故事服务、铺垫的。
2.选择能反映知青上山下乡全过程的图片。例如第一章“千里赴边关”选用了以下13张图片:下乡那天、血书故事、戏剧性进疆路、父子下乡、弃工务农、兄弟同行、敲锣打鼓、绣像合影、亲人送行、泣别上海、启程一刻、途中悲欢、初识大荒。将下乡的过程完整、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3.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例如第一章第一图就是我百看不厌的“下乡那天”。小小年纪的胡孝龙,手提网兜笑呵呵地站在家门口,两肩斜跨着宝书袋和军用水壶,将老上海老式的弹硌小马路和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一展无遗。图片选得非常好,非常妙。
4.选择黑龙江省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摄影师或知青摄影者的作品。可以假想,当年如果没有这些人的辛勤付出和努力拍摄,上海知青不可能留下有这么多珍贵的图像资料,拍摄者们功不可没,历史应该留下他们的足迹。所以,选中图片有明确拍摄者的都用文字标注了。郭沫水、周确、李斌、侯玉华、陈章庆、冯克伟、周雷中、靳立明、沈永宝、张正贤、郭道义等人,还有下乡干部董景星等,都有摄影作品入选。
5.举贤不避亲,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和事件图片,以便写出更精彩的故事。于是,作者工作过的47团和五师糖厂的故事内容相对就多了点;呼玛菜队的文继红故事写得最多,录用也就相对多了点。
《图说北大荒》文字的解说
本书文字的解说,海哥用的都是第一人称,而非图片主人公的口吻,这也是有特定原因的,仔细想想海哥做得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有些图片有完整的故事,但故事内容大多很单薄,而大多数图片根本没有故事,只有一些简单的素材。海哥通过采访图片的主人获得更多的信息,然后他将每一张图片的内容揉碎了,置身图中,用心写出他对每一张图片的解读,并与“上海·知青·上山下乡·黑龙江·北大荒·垦荒”相关史料结合,将没有入选的照片故事,没有镜头的上海知青陈年往事巧妙地穿插在一篇篇故事中,原先的完整故事一个也找不到了,但故事内容又确确实实都在文集中。这正是海哥创作的《图说北大荒》的妙处。
《图说北大荒》的书名简洁,准确,到位。录用图片的定位是上海知青在北大荒,但海哥讲述的不仅仅是上海知青的故事。P47《安营扎寨在荒原》穿插了1949年起的一批批转业军人和青年垦荒队在北大荒安家的时间表;P51《披荆斩棘向未来》讲述了从辽金到清朝、民国、日占时期、解放战争及解放后的垦荒史。几朝人的梦想,几代人的迁徙,成就了北大仓的今天。也让《图说北大荒》这本图文集的内容更加丰满。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图说北大荒》108个故事的图片名称和故事名称不一致,很少有相同的。不是作者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准确地表达。例如第一章1图名“下乡那天”,故事名《我的弄堂我的家》;2图名“血书表决心”,故事名《一份血书的故事》;3图名“老兵送儿赴北疆”,故事名《戏剧性的下乡路》;4图名“父子同插队”,故事名《同甘共苦父子兵》;5图名“欢送工友去务农”,故事名《弃工务农未忘忧国》;6图名“父母送儿去边疆”,故事名《胡氏三兄弟,共圆卫国梦》......
《图说北大荒》的不足
差错是在所难免的,《图说北大荒》也不例外。最明显的差错就是文字方面的,例如第六个故事,三弟的姓名应该是胡建新,多处笔误输入了“胡建军”;封底的“回城后的三十年经历......”应该为四十年。
至于其他不足,如果图片再稍微大一点,故事涉及的团队再多一点当然更好啦。这有点吹毛求疵的感觉。个人能力有限,提不出更多的不足。

责编:北风

(责任编辑:北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